第302章 北方定鼎,南天称尊,一纸檄文定乾坤(2 / 2)
“来人!”
他猛地起身,声音不再有丝毫犹豫,对着门外守候的亲兵道。
“传我命令,召集冯国璋、段祺瑞、曹锟……所有总兵以上将领,到帅府议事!”
......
冯国璋、段祺瑞等一众北洋心腹将领,被召集到了帅府。
他们看着袁项城那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心中都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传我将令!”
袁项城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议事厅内。
“第一镇,封锁东直门、西直门,全城戒严!”
“第二镇,包围紫禁城,任何人不得出入!”
“第三镇,接管九门提督府,控制京城防务!”
“……”
一道道命令,如一道道惊雷,炸得所有人心神俱颤。
大帅这是要……兵变?
次日清晨,京城的百姓一觉醒来,骇然发现,大街小巷,早已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北洋士兵。
往日里繁华的京城,此刻一片肃杀。
袁项城身披戎装,亲自率领一队亲兵,直入紫禁城。
面对这位手握兵权的枭雄,宫内的太监、侍卫早已吓得魂不附体。
养心殿内,年幼的皇帝和垂垂老矣的太后,在袁项城的兵谏之下,颤抖着在退位诏书上盖下了玉玺。
同一时间,那些昨日还在游说袁项城的宗社成员,还在府中做着清君侧美梦的王公贵族,被北洋士兵从被窝里拖了出来,全部下入大狱。
一场宫变,在短时间内,以一种荒诞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袁项城没有称帝,也没有摄政。
他命人将那些宗社成员关于勾结东洋、意图分裂国家的口供,整理成册。
连同那枚被他们视若珍宝的玉玺,一同打包,装入一个精致的木盒。
他要将这份厚礼,星夜兼程,送往邵清。
他拿起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他此生最艰难,也最决绝的一句话。
“北方已定,静候先生北上。项城愿为先生执鞭,守此国门。”
......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无论是南方已归附的士绅,还是远在海外的列强,所有人都被袁项城的决绝与果断惊得目瞪口呆。
谁也没想到,这位被誉为枭雄的北洋之主,会以如此彻底的方式,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效忠的时代。
并毫不犹豫地向一个新兴的、前途未卜的新时代,递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这需要何等的魄力与远见!
邵清,总办府。
当袁项城兵谏清帝、自断前程的消息传到邵清时。
周明正在与苏清雪等人讨论振华体系内,新一轮的官员考核标准。
他看完密报,面色仍然平静,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他将信递给一旁的苏清雪。
苏清雪看完,也是神色平静,眉宇间多了一丝了然。
以她对先生的了解,这一切,恐怕早就在先生的算计之中。
“先生,我们是否要立即着手准备北上事宜?”苏清雪问道。
“不急。”周明摇了摇头,“拟一份北上路线图,先将沿途各省的地理、人文、经济数据整理出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通知学务部,让他们做好准备。”
“要接收整个北方的教育体系,这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能出乱子。”
周明并未因袁项城的归顺而有丝毫欣喜。
因为他知道,袁项城的归附,清廷的覆灭,都只是他整合这片土地的开始。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抬头望向北方。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万里时空,越过了京城,越过了长城。
落在了那片更遥远的、被冰雪覆盖的广袤土地上。
在那里,他能感受到一股与华夏截然不同的、充满了侵略性与蛮荒气息的势。
那才是他真正的磨刀石。
“先生。”周小七的声音将周明的思绪拉回。
“讲。”
“工务部张总长来报,星火主城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
“军务部王总长请示,青龙、朱雀、麒麟、玄武四协的兵员选拔,也已开始。”
“另外……”周小七顿了顿,呈上一份文件,“这是学务部刘总长与经义院孔院长联合拟定的《讨清檄文》,请先生过目。”
周明接过文件。
这篇檄文,洋洋洒洒数千言,历数清廷两百余年之罪状,从圈地投充、剃发易服,到闭关锁国、割地赔款,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文章的最后,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强国强种,文明升华”这十六字振华宣言作结,号召天下同胞,共建华夏新邦。
“发出去吧。”周明将檄文递还给周小七,“通电全国,传遍世界。”
袁项城为他扫清了前路上最大的障碍,那么,他也该给这位枭雄,一个体面的台阶。
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不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政变,而是一场席卷整个族群的文明革命!
随着这篇檄文的发出,一个延续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旧王朝,在名义上,彻底宣告了终结。
一个崭新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周明缓缓闭上眼,心神再次沉入体内。
五脏之中,五行流转,生生不息。
然而,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股力量虽然强大,却依旧有所欠缺。
阴阳未合,循环不畅。
“六腑……”他轻声自语。
武圣之后的路,他已经为天下人点亮。
而他自己,则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