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卤肉(1 / 1)
郭鹏的到访,更像是工作间隙的朋友小聚,轻松、务实,又带着深厚的战友情谊,他离开时,郑开叶还特意让他再带几块烧饼回去给家人尝尝。
送走郭鹏,办公室里暂时安静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件上,也洒在那盆绿意盎然的绿萝上,周启正在仔细地擦拭着那套仿古文房四宝上的灰尘,然后将它们摆放在书架一个显眼但不张扬的位置。
郑开叶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陆续下班离开的车辆和行人,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他收到了许多“薄礼”,但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深沉的东西——有下属的敬畏,有同僚的试探,有盟友的支持,也有老友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一种正在悄然变化的风气,大家不再试图用物质来“腐蚀”或“讨好”他,而是开始学着用工作、用成绩、用符合规矩的礼节来与他这个新省长打交道。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他长期以来坚持的原则和推动的“强基固本”,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至少是在表面上形成了某种共识和压力,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郑开叶很清楚,表面的顺从之下,可能隐藏着更深的观望、算计,甚至是潜在的阻力,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群体,绝不会因为他的上任就甘心放弃,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更复杂。
“周启,”郑开叶转过身,对正在忙碌的秘书说,“把这些茶叶,给办公室的同志们分一分,大家都尝尝,那盆绿萝照顾好,看着有生气,那套文房四宝……等我哪天有闲心了,练练字,其他的东西,该用的用,该放的放。”
“是,省长。”周启应道,心里彻底踏实了,省长处理这些“薄礼”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坦荡、务实,既领了情,又划清了界限。
“另外,”郑开叶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文件,“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召开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所有副省长、秘书长、各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我们要尽快进入状态,把今年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强基固本’的深化落实,牢牢抓在手上。”
“好的,我马上通知。”周启立刻拿起笔记本记录。
郑开叶的目光落在窗外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上,省长这个位置,是荣耀,更是千钧重担。他必须利用好当前相对有利的局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将D省的改革和发展事业推向前进,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薄礼”背后所折射出的风气变化,或许,可以成为他撬动更大格局的一个小小支点。
夜幕彻底笼罩了D省会济州市,省政府大楼里,郑开叶新任省长的办公室灯光,是这片行政区域最后熄灭的几盏之一,送走了最后一波前来道贺、表态、试探的常委同僚和部门负责人,喧嚣散去,办公室里骤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远处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光影,透过玻璃,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模糊而流动的色彩。
郑开叶没有立刻坐下,他缓步走到窗边,双手背在身后,眺望着这座他即将以最高行政长官身份治理的省会城市,车流如织,灯火璀璨,勾勒出城市的脉络与生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感,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省长……这两个字,意味着的不再是执行和推动,而是决策与负责,是九千多万D省人民的福祉所系,是这片厚重土地未来发展的航向所在。
白天里,那一张张热情或恭敬的面孔,那一份份“别出心裁”却又价值克制的“薄礼”,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回放。他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微妙的距离感正在形成,以前可以拍着肩膀说话的旧部,如今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以前可以据理力争的同僚,如今言辞间多了几分斟酌,这是权力的天然效应,他并不意外,却也难免生出几分身处高位的孤寂感。
“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郑开叶有些诧异,这个时间,周启应该已经安排好了后续事宜,若非紧急情况,不会有人再来打扰,他收敛心神,沉声道:“请进。”
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探了进来,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甚至比白天更多了几分亲近的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朴素的食品袋。
“省长,还没休息吧?我估摸着您这儿该清净了,就溜达过来了。”来人正是济州市市长栗阳,他比郑开叶年长几岁,是郑开叶师兄栗立峰的独子,因着这层关系,栗阳自郑开叶拜入师门后,就一直按辈分规规矩矩地叫他“郑叔”,即便后来郑开叶官至常务副省长,私下里也未曾改口,不过此刻在省政府大楼,郑开叶新官上任,他口中称呼的已是正式的“郑省长”,但那语气里的熟稔却并未减少。
郑开叶看到是他,脸上不禁露出了今晚第一个真正放松的笑容:“是栗阳啊,快进来,我还以为是谁呢,这个点跑来。”他目光落在栗阳手里的袋子上,“你这是……”
栗阳笑着走进来,反手关上门,将袋子提到茶几上打开,里面是几个密封好的保鲜盒,一股浓郁诱人的卤肉香气顿时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我家里那口子,在首都卤好的牛肉,刚托人送过来,让我务必带给您尝尝,说是您刚搬过来,食堂吃多了也腻味,这是她老家那边的方子,自己卤的牛肉,干净,味道也还过得去,正好给您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