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65章 十三颗心一起跳

第165章 十三颗心一起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林野缓缓走向中央。

她将右手贴在胸口,深吸一口气。

体内仿佛有十三根弦同时颤动,接着“咔”的一声轻响——十三枚晶体从血肉中剥离出来,悬浮在空中,围绕着十二面玻璃心缓缓旋转,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阵列。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她轻声说道:“现在,它们不再属于我。”

话音刚落,十三枚晶体同时亮起,柔和的光芒如月光般洒下。

地面上镶嵌的荆棘纹路全部被激活,金色的脉络蔓延到每一个角落。

参观者们的脚底传来轻微的震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心跳竟然变得一致,就像共同跳动着一颗心脏。

许星在控制室里瞪大了眼睛,声音颤抖地说:“有十三人以上产生了真实的共情……阵列……阵列激活了!”

林野仰起头,望着环绕着她的那圈光。

心口的月牙形伤疤,此刻温暖得如同初春的溪流。

它不再疼痛。

也不再恶化。

三天后,医学检测结果出炉。三天后,医学检测结果出炉。

林野坐在诊室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心口那道月牙形的印记。

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组织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神经或皮肤病变迹象。这伤疤……像是自然愈合后的痕迹,甚至比常人恢复得更平整。”他翻过ct影像,“从生理角度看,你已经没有任何异常。”

林野没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

那晚十三颗心跳同步震颤时,她的身体像被某种温柔的力量彻底清洗过一遍。

荆棘不再生长,疼痛不再侵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清明——仿佛长久以来压在胸口的巨石终于碎裂,碎成光,散入血脉,化为她与他人之间看不见的桥梁。

她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痛苦的“情绪容器”。

她是“共鸣节点”——能听见沉默中的呐喊,也能让孤独者的呜咽,在这片空间里找到回响。

走出医院时,阳光正斜斜地洒在街道上。

她打开手机,许星发来消息:“‘心跳博物馆’巡回计划已提交审批,第一站定在成都——你说要收集那些从未被听见的声音,现在,它们开始找我们了。”

林野站在人行道边,望着来往人群。

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脸上都写着不同的疲惫:有压抑的、隐忍的、伪装平静的……她忽然明白,原生家庭的创伤从不只属于她一个人。

它藏在千万个夜晚的沉默里,躲在一句“没事”的背后,埋进孩子不敢哭出声的枕头中。

当晚,她在个人公众号写下一篇短文:《这一次,我说给你听》。

没有煽情,没有控诉,只是平静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只会用文字自毁的女孩,走到今天这个能把痛转化为连接的地方。

末尾她写道:“如果痛苦注定无法消除,那就让它成为灯——照亮别人也不敢踏出的暗巷。”

文章发布不到十二小时,转发量破十万。

私信如雪片般涌来,有人写:“我妈妈昨天第一次问我,小时候是不是很怕她?”也有人说:“我爸看了你的直播录像,哭了,这是他六十岁人生里第一次当着我的面流泪。”

张哲是第一个报名志愿者的人。

他在留言区只回了一句:“作为儿子,我没救回父亲;但作为男人,我想帮那些说不出苦的兄弟。”林野看着这条消息良久,最终通过了申请,并悄悄备注:优先安排他接触男性青少年创伤接待组。

陈桂香留了下来,拒绝所有媒体采访,只愿每天站在小满的故事展柜前,低声讲解:“她喜欢画云,说天上的每一朵都是自由的样子。”有人问她为何坚持,她笑了笑:“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认真听我女儿说话。”

老周依旧每天准时出现。

清晨六点,他会提一壶热水,默默给值班人员倒上一杯,然后坐在角落长椅上,闭目养神。

保安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只说:“这儿的痛,认得我。”

某个深夜,闭馆铃响后,林野独自回到展厅。

整座空间沉入静谧,唯有天窗透下的月光,如银纱般覆在中央阵列上。

她伸出手,十三枚晶体自虚空中悄然浮现,围绕指尖缓缓旋转,温顺得像一群归巢的鸟。

她忽然笑了。

笑声很轻,却像是卸下了二十年的重量。

手机震动,江予安的语音跳出来,声音低缓而温柔:“你说得对——有些爱,从来不需要声音。”

她抬头,望向穹顶投影。

无数纸船漂浮于星河之中,每一只都载着一句匿名留言:“我曾痛过”“没人懂我”“我想被抱一下”……而在最中央,一朵白山茶静静绽放,花蕊中嵌着那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她童年夜里点亮又熄灭的灯泡次数。

风过处,空气微漾,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

“这次,我说给你听。”

她闭眼,心口微暖。

这一次,她终于听见了自己。

开馆第三日清晨,林野独自进入展厅。

昨夜闭馆时,她亲眼看见周慧敏最后一个离开——没有言语,只是站在“母亲忏悔室”前良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