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她藏起来的那本畅销书(2 / 2)
三天后清晨,林野走进厨房准备咖啡。
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料理台上。
她一眼看到母亲的药盒——整齐摆放在调料架旁,位置比平时偏右了些。
抗焦虑药归位了。
但她拿起盒子检查时,指尖一顿。
剂量,减半。
林野的手指在药盒边缘停了片刻,指尖残留着塑料壳的微凉。
她盯着那排被减半的药片空格,像在解读一段隐秘的摩斯密码。
阳光从窗缝斜切进来,照亮空气中浮游的尘埃,也照出母亲最近愈发明显的颤动——右手端茶时总有一瞬失控的抖,像是某种无声的泄露。
她没有追问,只是把药盒轻轻放回原处,顺手将盐罐挪回左边。
这是她们之间不成文的规则:谁都不提昨晚听见的事。
可当她说出“妈,你最近睡得好吗?”时,话音刚落便后悔了。
那不是关心,是试探,带着笔尖般的锋利,藏在柔软的语调里。
周慧敏正擦拭餐桌,动作顿了一下,抹布压紧木纹,像要把什么擦进裂缝。
“我从不失眠。”她说,声音冷得像冰箱门开合的刹那寒气。
林野点头,转身泡咖啡。水沸的声音盖住了她喉间的涩意。
可到了深夜,那扇紧闭的房门后,终于漏出了缝隙里的光。
林野起夜喝水,路过母亲房间时脚步慢了下来。
门缝下透不出光,却有极轻的低语,断续如梦呓:“野野……妈妈不是不想疼你……是怕疼了,就撑不住规矩。”
那一瞬,她的心口猛地一缩。
荆棘纹身并未剧烈刺痛,反而像被温水浸过,隐隐发烫,仿佛那些扎进血肉多年的倒钩,正悄然松动。
她没推门。
不敢。
怕这一层薄纸一捅,连这点声音都会消失。
她蹲下身,从自己脚边脱下那双兔耳棉拖——是江予安去年冬天送的,耳朵软塌塌的,她说像只被雨淋湿的小动物。
她曾笑骂他审美退化,可还是天天穿。
此刻,她将它轻轻推入门缝,直到绒毛卡在门槛边缘,像一只伸出的手。
走廊恢复寂静。
第二天清晨,她调取监控回放。
画面里,凌晨两点十七分,周慧敏开门取水,低头看见拖鞋。
她怔住,弯腰捡起,抱在怀里,坐回床沿。
镜头拍不到表情,只能看见她肩膀微微起伏,双手紧紧搂着那双 oversized 的兔耳拖,像抱着小时候那个躲在床底、不肯叫“妈妈”的女儿。
整整一小时,她未动。
林野关掉视频,心跳沉缓。
她忽然明白,有些和解不需要言语,就像有些伤害,从来也不是一场爆发。
上午十点,门铃响了。
快递员递来一本崭新的《荆棘摇篮》第一册,包装完整,寄件人空白。
她拆开时手指发紧,扉页上一行陌生字迹,墨色深重,笔画颤抖:
“你写错了。我不是烧了通知书,是烧了之后,又拼了三天。”
空气凝固了一秒。
她的呼吸骤然浅了下去。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高三那年,她偷偷报名美院附中,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当天失踪。
她认定是母亲所为,恨意翻涌,写下“她一把火烧了我人生唯一的出口”。
可王桂香,那个曾帮她妈熨衣服的老邻居,前些日子喃喃提起:“你妈那阵子请了长假,谁也不知道去哪……回来时眼窝都塌了。”
原来她不是毁了它。
她是烧了它,又一片片从灰烬里捡回来,拼了三天三夜,想复原一个她以为不属于自己的未来。
林野指尖抚过心口,荆棘纹身下的晶体微温,却异常安静。
这一次,她没有提取那段残响,没有让情绪逆流成文字。
她只是静静合上书,走进书房,将它放进玻璃展柜最内侧的位置,旁边摆上一张手写字条:
“有些真相,我宁愿你亲口说。”
阳光移过窗棂,落在展柜一角。
那里,还留着一盏旧台灯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