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84章 谁在记录谁

第184章 谁在记录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晨的光线如同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在社区心理角那张陈旧的沙发上。

林野独自坐了下来,脊背挺直,但又并非完全紧绷——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走进这个空间,而非被焦虑拉扯着闯入。

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洒落在绿萝的叶片上,微风轻拂,光影碎成斑驳的光点,在她的手背上跳动。

她闭上眼睛,心口那枚月牙形状的纹身微微发热,既不是疼痛,也不是灼烧,而是一种近乎苏醒的感觉。

昨夜录音笔里混杂的声音仍在她耳边回荡:母亲的斥责、父亲的沉默、陈伯低沉的咳嗽声,还有江予安念出她梦境时那种克制到近乎冷漠的语调。

她突然睁开眼睛。

那些曾让她以为“被理解”的瞬间,原来都有迹可循——笔记、录音、梦境摘录、咨询评估表上的勾选选项……她的痛苦从来不是自由流淌的情感,而是被分类、归档、分析的文本。

她是病历编号0731,是案例报告中的“典型代际创伤反应”,是江予安书架上一本摊开的、随时可以翻阅的档案。

“我不想再当一本翻开的病历。”她低声说道,声音很轻,却像是从胸腔深处发出的。

她拉开随身携带的“心跳信使”背包——那是她写作时总背着的旧帆布包,内衬缝满了口袋,每一格都藏着一段不敢轻易表露的情绪。

她取出一叠纸,纸的边缘参差不齐,显然是从某本笔记本上粗暴地撕下的。

这是江予安的手记残页。

有第七次咨询后的总结、第三次情绪崩溃时的行为分析,甚至还有一次她睡着后他悄悄记录的呼吸频率。

一页页地,她将它们投入角落那只锈迹斑斑的铁皮桶。

火柴划过砂纸,一声脆响,蓝色的火焰蹿起,舔舐着纸角。

墨迹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一缕缕烟雾袅袅升起,在晨光中扭曲成某种未完成的句子。

门吱呀一声开了。

陈伯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影子被拉得很长。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火苗,又看向林野,眼神平静得像一口深井。

“与其烧掉过去,不如改写它。”他缓缓走近,从衣兜里掏出一叠泛黄的卡片,递给她。

林野接过卡片,指尖触碰到纸面的那一刻,忽然颤抖了一下。

这是当年江予安租这间心理咨询室时填写的房东登记表。

正面是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职业、联系方式。

背面却有几行潦草的字迹,墨色已经褪去,但笔锋仍透着压抑的力量:

“我怕听太多哭声,自己就再也不会哭了。”

没有落款,也没有日期。

但她认得出这笔迹——和江予安咨询笔记里的批注一模一样。

她愣住了。

那个总是冷静、理性、用术语包裹情绪的男人,原来也曾站在这里,把恐惧写在一张无人查看的背面。

他并非天生就会倾听痛苦的人,他是把自己分成了两半,一半做医生,一半藏起哭泣的本能。

窗外,一只麻雀扑棱着飞过,惊落一片叶影。

林野低头看着手中的卡片,忽然有了决定。

她从包里抽出一支笔,在卡片背面写下一句话,字迹清晰却不张扬,像一场风暴后的海面:

“如果你不再记录我,你会不会更怕失去我?”

她没有署名,也不需要回应。

这只是她重写的“第七次咨询”——不再是被动陈述的病人,而是执笔的作者。

这一次,轮到她来提问。

她起身,将卡片小心地折好,放进外套内袋,转身离开。

陈伯望着她的背影,轻声说道:“有些话,只能在路上说出口。”

林野没有回头,脚步却稳了许多。

她穿过小巷,朝着江予安住的公寓楼走去。

清晨的风拂过脸颊,带着雨后泥土的气息。

她把手插进衣袋,指尖碰到了那张卡片的边角,也感受到了心口月牙的余温——它不再刺痛,却也不再沉默。

她在楼下站了片刻,抬头望向三楼那扇熟悉的窗户。

窗帘半掩,里面有人影走动。

她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台阶。

而在那间堆满书籍与档案的公寓里,江予安正在整理书架,动作忽然停住了。

他盯着抽屉的方向,仿佛听到了什么听不见的脚步声。

片刻后,他慢慢拉开抽屉,取出一个黑色U盘,握在掌心,许久没有松开。

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以为记住你最痛苦的样子,就能永远留住你。”无需修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