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244章 暗处的光斑

第244章 暗处的光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晨的粥在锅里咕嘟着,米粒翻滚的声音像是某种低语。

林野站在灶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锅盖边缘,目光却始终钉在玄关那双陌生的拖鞋上。

洗得发白的棉布面,鞋头微微翘起,右脚内侧有一道细小的裂口,用深蓝色线密密缝过。

这双鞋不属于这个家,也不属于现在的生活节奏——它太旧了,旧得像是从某个被遗忘的抽屉底层爬出来的记忆。

她没听见母亲来过。

可地板光洁得反着微弱晨光,厨房水槽边的抹布整齐叠放,灯罩也被擦过,连走廊那盏长期昏黄、江予安说“像打盹的猫”的顶灯,此刻竟亮得出奇刺眼。

林野走过去,拧下新换的灯泡,沉默地把它放回鞋柜上方的小抽屉。

然后她从储物箱里翻出一盏落灰的小夜灯,乳白色的灯罩,光线柔和如呼吸。

她将它插在客厅角落的插座上,按下开关,一抹温黄缓缓晕开,像江予安常说的话:“黑不是空的,它是声音停下来的地方。”

她盯着那束光看了很久,才转身回到厨房。

粥已经稠了,她盛了一碗,端到餐桌前坐下。

窗外雾气渐散,楼下的梧桐树影斑驳摇曳。

她低头喝了一口,烫得舌尖发麻,却没放下勺子。

这房子原本不该有别人进出的钥匙。

但她知道,母亲总能找到方式进来——也许是留过的备用钥匙,也许只是趁着保洁阿姨开门时跟进来。

周慧敏从来不懂“边界”这个词,就像她小时候永远听不见“我累了”这三个字一样。

林野忽然想起昨夜发布会后的寂静。

媒体问她《荆棘摇篮》是否是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她摇头,说:“它是对‘还活着’这件事的证明。”台下有人红了眼眶,而她在后台看见母亲坐在最后一排,穿着藏青色外套,没有鼓掌,也没有离开。

那时她以为那是终点。

可今天这双鞋、这盏被强行点亮又悄然熄灭的灯,让她明白:有些战争不在争吵里爆发,而在日常的缝隙中缓慢渗入。

她起身收拾碗筷,经过玄关时脚步顿了顿。

弯腰把那双旧拖鞋轻轻摆正,一双对着另一双,规整得近乎虔诚。

然后她拿出便签纸,写下三个字:“灯留着。”没写称呼,也没签名,就贴在鞋柜镜子上。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博物馆地下音频修复室。

江予安戴着降噪耳机,指尖轻推调音台滑轨,一段1950年代的老唱片正缓缓播放。

电流杂音中浮现出断续的女声哼唱,是首童谣。

他正准备标记时间戳,镊子夹起唱片内圈一张折叠泛黄的纸片——展开后是一幅蜡笔画。

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牵着大人的手,背景是歪斜的太阳和一栋两层小楼,门牌写着“育红幼儿园”。

背面一行稚嫩却工整的字迹:“慧敏,六岁,毕业快乐。”

他的心跳慢了一拍。

他知道这是谁。

不只是因为名字,而是那种熟悉的、试图用秩序掩盖不安的书写方式——就像林野写日记时的习惯。

他凝视良久,最终没有拍照发给她。

而是将画扫描存档,存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命名为“回音谷·附件01”。

他知道她现在还无法面对这样的温柔——那些属于施害者的童年,也曾是受害者。

但他想让她知道:有一天,如果她愿意,她可以看见全部。

同一天下午,林野坐在“藏声阁”后台前,屏幕滚动着用户上传的数据流。

这个由她创办的声音匿名倾诉平台,最近收到一段异常记录:连续七天,同一Ip上传婴儿啼哭声,背景隐约有钢琴走音,G键偏高,F键轻微卡顿。

那是她家老钢琴的毛病。

十年没调音,琴槌磨损,每次弹到《梦中的婚礼》中间段就会发出奇怪的颤音。

她的胸口突然发紧,仿佛心口那片荆棘纹身又开始蔓延。

但她没有追踪Ip,也没有回复私信。只是在首页置顶一条新提示:

“有些声音,不必说出名字,也能被听见。”

当晚十一点十七分,那个匿名账户上线了。

上传文件名:【静默_03:00】

三分钟,完全无声。

像一次深长的呼吸,终于落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