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259章 锈线重连

第259章 锈线重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林野抬头看他。

“你是在给错误立碑。”

她怔住,随即轻轻笑了,眼底却泛起湿意。

几天后,她将首批五件浮雕乐谱打包寄往一所盲人学校。

包裹寄出前,她在附言卡上写下一句话:

“可触摸的声音,不必听准。”

信封封好,投入邮筒的瞬间,她忽然想起昨夜梦中的画面:母亲坐在黑暗里,用生锈的顶针敲击茶几,一下,又一下——那节奏,竟与父亲改装后的节拍器隐隐相合。

而此刻,在城市另一端的教室里,一双从未见过光的手正缓缓伸向桌面上一块温润的树脂板。

三天后,一个薄如蝉翼的信封抵达“回音角”。

林野正坐在工作台前校对一段声波数据,指尖还残留着树脂浮雕边缘的微涩触感。

她没料到回信来得这样快——盲人学校的老师用清晰工整的盲文转录了学生的反馈,附在一张打印纸上:

“学生陈默,十三岁,先天失明。触摸《爸爸的休止符》约八分钟后突然停住,低声说:‘这个节奏……像有人在等我接话。’之后良久不语,眼角有泪滑落。我们从未见他对任何艺术作品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情反应。”

林野读到这里,喉咙一紧,仿佛那句低语不是来自陌生少年,而是从她自己童年深处爬出的一缕回音。

她想起父亲修水管时那几声压抑的咳嗽,被她剪辑成乐谱第七段的“休止”;想起节拍器因铜圈震颤而紊乱的嗒声,成了整件作品最不规则却最真实的律动。

原来,在某个看不见的世界里,这些破碎的间隙并非沉默的终点,而是等待回应的开口。

她忽然明白:有些沉默,本就是呼唤。

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映在玻璃上,像一片漂浮的星河。

她打开电脑,将这封信扫描存档,没有犹豫地归入“家庭声档”的新板块——触声共频。

这是她昨夜临时决定增设的分类,专收那些无法被听见、却能被身体感知的声音记忆。

鼠标轻点上传,她又附上了父亲那张电路图的简笔画浮雕版。

那是江予安帮她复刻的,线条粗拙却精准,每一根导线都对应着节拍器内部的改装路径。

她命名为:《他修改心跳的方式》。

深夜十一点十七分,系统提示音轻轻响起。

【新音频上传 · Id:h.. · 文件名:书写_no1】

林野点开文件,耳机里传出钢笔尖缓慢划过纸面的声音——沙、沙、沙——稳定得近乎仪式化,持续整整十分钟,无字可辨,无句可析。

她调出声纹波形,心跳猛地一顿。

频率、振幅、断续间隔……竟与《爸爸的休止符》的核心节奏完全同步。

她盯着屏幕,呼吸放轻。

h..——是母亲的名字缩写。

周慧敏,hui Zhou。

她没追问,也没发消息。

只是第二天,在“藏声阁”展览区的浮雕乐谱旁,多了一块未经雕刻的空白树脂板。

标签是手写的:“你也可以留下痕迹。”

那晚,监控画面显示,周慧敏在展厅闭馆后独自停留了四十二分钟。

镜头下,她站在那块空白浮雕前许久,最终缓缓抬起手,反复摩挲着右手食指上的蓝线顶针——那是她当教师时学校配发的教具,早已锈蚀发暗。

她摩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指尖泛红,才转身拉开抽屉,从最深处取出一支从未拆封的盲文笔。

笔身雪白,金属头锃亮,像是等了三十年才等到这一刻。

而在“回音角”的玄关柜里,一个旧工具包静静躺着,是林国栋前日送来的,说要给她固定书架。

包口微敞,露出扳手与绝缘胶带的一角,底层深埋着一卷未使用的铜线,线轴上用记号笔写着几个小字——

备用,防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