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276章 晾衣绳上的风筝

第276章 晾衣绳上的风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醋瓶摆在脚边,手指关节因用力泛红,指腹已经磨出了血痕。

她时不时停下来吹口气,又继续刷,动作机械而专注,像在清洗一件圣物。

林野盯着屏幕,眼眶发热。

她没有打电话阻止,也没有留言询问。

她只是静静看着,看着那个曾用剪刀斩断她童年的女人,如今正跪在风里,一点一点,洗去自己留在岁月上的锈。

林野没有阻止母亲刷洗那根锈迹斑斑的晾衣绳,也没有在监控画面里按下通话键。

她只是静静地退出了回放界面,将那段58秒的录音原封不动地保存进一个命名为“Rt_01”的私密文件夹。

她的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许久,最终却轻轻合上了笔记本。

那一夜,她坐在练习室的地板上,耳机循环播放着“剪布声、刷洗声、水流声”,像是某种古老仪式的咒语。

心口的荆棘纹身隐隐作痛,但不再是撕裂般的灼烧,而是一种沉滞的共鸣——仿佛那些锈蚀的金属纤维,正与她体内扭曲的神经末梢悄然共振。

她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在试图“修复”母亲:用小说里的控诉,用装置艺术中的审判,甚至用心理咨询时精准的语言解剖。

可真正的连接,或许从来不是治愈谁,而是让伤痕坦然存在,成为可以被触摸、被听见的真实。

于是她在《晾衣绳》展厅的一角,悄悄增设了一个不起眼的空间——“锈色采集站”。

一张旧木桌上摆着放大镜、镊子、玻璃小瓶,墙上贴着手写说明:“请留下你家中一件承载记忆的磨损痕迹:一根脱落的螺丝、一片剥落的漆、一块发黑的金属……我们替你存档。”

她把母亲刷绳的录音拆解成音轨碎片,混入风筝传感器触发的背景音中。

当观众靠近某只微型风筝,说出“我曾被禁止的快乐”,风铃轻响的同时,耳畔会浮现出极细微的刷洗声——像远方传来的扫帚划过水泥地,或指甲刮过旧窗框的沙哑。

首展之夜,灯光微暗,导电纤维编织的晾衣绳在幽蓝光线下泛着金属冷光。

上百只小风筝随气流微微颤动,偶尔发出一声低语般的鸣响。

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走近中央装置,枯瘦的手掌缓缓抚过那根模拟的锈绳。

他的指尖停在一处凸起的结疤上,忽然低声说:“这声音……像我妈扫地。”

林野站在展厅角落,听见这句话的瞬间,胸口猛地一震。

她没哭,直到老人转身离去时喃喃补了一句:“她扫了一辈子地,从不说话,可我总知道她在那儿。”

泪水这才无声滑落。

原来不是所有沉默都是冷漠,也不是所有伤害都不可转化。

有些爱,生来就带着锈迹,笨拙、粗粝,却固执地嵌在时间里,不肯褪去。

三天后清晨,阳光斜照进剧场。

林野正在调试最后一组音频节点,忽然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人。

周慧敏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肩挎旧帆布包,站姿依旧挺直,眼神却不复当年锋利。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风筝装置前,从包里取出一只手工扎制的简易风筝——竹骨是捡来的废料,蒙面是红格子作业纸,上面用蜡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笑脸两边各点了一滴泪似的墨点。

她试图将风筝系上导电网上的挂钩,手却抖得厉害。

绳结缠了又松,打了三个死结都不牢固。

她咬了下嘴唇,动作愈发僵硬,像在对抗某种看不见的阻力。

林野远远看着,心跳如鼓。

她缓步走过去,蹲下身,接过那根细绳。

没有言语,只是按照童年最熟悉的节奏,轻轻拉动三次——笃、笃笃,停顿两秒,再笃、笃笃。

绳结应声松开。

风筝被晨风吹起,在空中轻轻一荡,像终于学会飞翔的雏鸟。

周慧敏没说话,只是默默从包里掏出一把褪色的儿童牙刷,塞进林野手里。

刷毛已经磨平,柄上有几道深深的咬痕,像是曾被无数次攥紧在掌心。

林野低头看向自己的心口——那片盘踞多年的荆棘纹身,银金交织的脉络正缓缓黯淡、褪去,留下近乎透明的痕迹,如同风穿过藤蔓后洒下的光影。

她握紧牙刷,指节微白。

回到练习室后,她把它轻轻摆在“问答箱”旁,正对着那台老式录音机。

窗外雨开始落下,敲在铁皮屋檐上,嗒、嗒、嗒……

她望着牙刷出神,忽然记起某个深夜,高烧到三十九度,迷糊中听见门缝传来窸窣声——一双粗糙的手摸了摸她的额头,然后是水杯搁在床头的声音,和一张湿毛巾轻轻覆上的触感。

那时她以为,那是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