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369章 我烧了那盒灰

第369章 我烧了那盒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林野的手停在抽屉边缘,铁盒的锈迹蹭在指腹上,像一道陈年血痂被轻轻揭起。

雨声填满了房间的缝隙,窗外霓虹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晕开,红蓝交错,如同她记忆里那些无法归类的情绪——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更深的、几乎凝固的疲惫。

她把盒子捧出来,放在书桌中央,动作轻得仿佛怕惊醒什么。

盒盖掀开时发出一声滞涩的轻响,像是从地底爬出的低语。

灰烬蜷缩在角落,碳化的纸边微微翘起,像一只死去的蝶;铜丝扭曲成挣扎的形状,曾是她夜里唯一能掌控的安全感——只要母亲推门,它就会刮擦门框,发出细碎的警报;风铃只剩半截,树脂壳裂成蛛网,却仍固执地挂着一粒哑掉的铃铛;还有那卷磁带,空白标签下藏着怎样的声音?

她已经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录下它时,心口的荆棘正疯狂蔓延,疼得她蜷在床角喘息。

这些曾是她的“活着的证据”。

她以为保存它们,就是在对抗遗忘,就是在向世界证明:你看,我痛过,我没有疯,我不是凭空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可此刻,她看着它们,竟觉陌生。

荆棘纹身安静地伏在胸口,没有因触碰过往而刺痛,没有因情绪共振而蔓延。

它只是沉在那里,像一块退潮后裸露的礁石,布满伤痕,却不再流血。

她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供奉”痛苦。

像信徒供奉神龛,日日擦拭,夜夜凝视,生怕它熄灭。

她用写作喂养它,用展览陈列它,甚至把母亲藏针的围巾戴成仪式。

她以为这是疗愈,其实是囚禁——把自己锁在过去的牢笼里,以受难者的身份继续活。

可她不想再当受害者了。

也不想再当施害者。

指尖抚过那撮灰烬,金手指悄然启动。

她感知到了——不是现在的哀悼,而是当年日记燃烧前的温度:八岁那晚,她躲在被窝里写下的第一句“妈妈,我好累”,被周慧敏翻出后掷入火盆时,纸页尖叫般的卷曲,墨迹蒸发成烟的模样。

那时的愤怒是滚烫的岩浆,绝望是窒息的黑雾,她想哭,想喊,想撕碎一切,却只能跪在地上捡拾残灰,指甲缝里嵌满焦屑。

但现在,她只是静静地看着。

那些情绪依旧清晰,却不再属于她。

它们像隔着一层厚玻璃燃烧,明亮,剧烈,却不烫手。

她终于明白:她不需要再“转化”这一切了。

它们早已化作文字、展览、声音剧场里的每一次呼吸——它们完成了使命。

而她,不必再背负着它们前行。

夜深了,雨未停。

她抱着铁盆走到小院,泥土松软,带着雨水浸润后的腥气。

她本想挖坑,将盒子深埋,让这一切彻底隐入地下。

铲子刚落下,动作却顿住。

埋藏,仍是占有。

掩埋,等于继续携带。

她站在雨中,忽然笑了。

笑自己竟用了二十年才懂这个道理。

转身回屋,她取出打火机,在铁盆里铺上旧报纸,然后,将灰烬、铜丝、风铃残片、连同那卷未曾播放的磁带,一一放入。

她的手很稳,没有迟疑。

划燃火柴的瞬间,橙光跃起,映亮她眼底一片清明。

火焰吞噬纸灰时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某种告别的私语。

铜丝在高温中微微变形,风铃的最后一块碎片崩落,磁带外壳开始融化,胶带卷曲如枯叶。

门框内,不知何时站着周慧敏。

她穿着旧式睡衣,头发散乱,眼神浑浊却又专注。

她没有说话,也没有靠近,只是将手贴在自己心口,仿佛在感受那团火的热度,又像在确认某种心跳是否还在。

林野没停下。

火光摇曳中,她与母亲隔着院子对望,像两个穿越时间的幽灵,在废墟前终于相遇。

火焰熄灭时,天边已泛青。

她将冷却的灰烬混入花土,栽下一株白山茶。

江予安曾说过,战时护士在防空洞外种的第一朵花,就是这个品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