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372章 我没开录音笔的那三年

第372章 我没开录音笔的那三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林野从小活在“狼妈”周慧敏的高压掌控与“猫爸”林国栋的沉默纵容之间。

她不是没哭过,而是学会了把眼泪咽成文字;她不是不想逃,只是每次回头,都看见母亲坐在客厅守夜的身影——像一座不肯倒塌的钟楼,为她报时,也为她囚禁光阴。

她拥有特殊的能力:能清晰感知他人最深处的负面情绪——母亲的焦虑如铁锈蔓延,父亲的逃避似雾弥漫,同学眼底一闪而过的怜悯……这些情绪涌入她的身体,化作心口一道荆棘纹身。

情绪越浓烈,荆棘越密集,疼痛越剧烈。

这能力成了她写作的灵感源泉,也成了她精神崩塌的导火索。

她以笔名“荆棘摇篮”在网络上连载自传体小说,讲述一个女孩如何在完美主义的母亲手中碎裂又重组。

那些字句刺痛千万读者,却无人知道,每一篇更新,都是她在医院急诊室打完镇定剂后敲下的。

直到她遇见江予安——博物馆音频修复员,冷静理性得近乎疏离的男人。

他是她最忠实的读者,也是唯一看穿她“用痛苦换取共鸣”的人。

他走进她的生活,成为她的心理咨询师,再成为她的恋人。

但他不说治愈,只说:“我想听你讲完。”

随着记忆一层层剥开,林野发现母亲的暴戾背后,是曾被家族抛弃、被迫早婚育女的命运轮回;而父亲的懦弱,则源自童年被当作“无用儿子”彻底忽视的创伤。

他们不是天生的施害者,只是未愈合的受害者,在无知中延续着伤害。

当周慧敏确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开始流失,那曾经令人窒息的控制欲竟悄然转化——她忘了昨日饭菜的味道,却记得女儿怕冷,总悄悄把旧棉袄垫在床褥下;她叫不出“林野”全名,却在镜背一遍遍写下“野在”。

而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林野关掉了直播设备,删尽三年来的录音档案。

她说:“我不再需要靠讲述痛苦来证明自己存在了。”

门虚掩着,风自由进出。

钥匙回到她手中,但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家门,而是带着伤疤,还能走进阳光。

林野携新作登上国际文学节舞台,面对全球读者朗读《若经我苦》终章,周慧敏在养老院电视前无意识鼓掌,嘴角微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