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痛,也能长出眼睛(1 / 2)
林晚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光斑的每一次明灭,都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入她作为“记忆保管员”最敏感的神经。
这不是系统故障,更不是无意义的信号噪音。
这是一种宣告,一种集体的、有预谋的情绪脉冲。
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翻飞,权限如潮水般涌入西部某数据节点。
一个名为“回声击石”的声音合作社,赫然出现在筛查列表的顶端。
连续七天,每日上传量超过三百条,内容惊人地一致——“揭发”、“清算”、“被遗忘的罪恶”。
音频的主角,无一例外是家中长辈,从当年的投机倒把,到成分问题的含糊其辞,再到家庭纠纷中的“不公”。
林晚随机点开几段,一股冰冷的怒意扼住了她的喉咙。
稚嫩的嗓音被刻意拔高,带着一种煽动性的颤音,控诉着爷爷“当年如何霸占了邻居的宅基地”;另一个声音则在讲述奶奶“如何在困难时期藏匿食物,导致亲戚饿肚子”。
更让她心惊的是,许多录音的背景音里夹杂着突兀的、疑似后期剪辑上去的抽泣声和表示赞同的附和,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公审剧。
这不是孩子们单纯的抱怨,这是一场有组织的“代际审判”。
她立刻调取了这批录音的原始Ip和设备指纹。
数据流汇聚成一张无形的网,网的中心,指向了同一个地理坐标——一所位于西部小城的中学。
而核心发起者的设备指纹,则锁定在一名高一学生身上。
档案瞬间弹出:该生父亲,十五年前曾因投机倒把罪入狱五年。
他不是在复述历史,他是在用别人的故事,嘶吼自己的不甘。
他试图通过一场“集体清算”,为自己那个被阴影笼罩的姓氏,重新镀上一层正义的光。
林晚的手指悬停在“上报紧急事态”的红色按钮上,却迟迟没有按下。
她鬼使神差般地,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翻出了三年前这所中学提交的一份“记忆信托”试点合作申请表。
申请被驳回了,但在附件的最后一页,她看到了时任校长的亲笔批注,那字迹因用力而几乎要穿透纸背:“这里的孩子,太需要一个能说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