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308章 谁都没说,但都听见了

第308章 谁都没说,但都听见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被告方,是三十户联名拒签合同的农民。

法庭上,对方的律师言辞犀利,带着一丝轻蔑的嘲讽:“我的当事人带来了详尽的规划和优厚的补偿方案,而被告方,三十个人,连一个能把话说利索的统一代表都推举不出来。这样的‘民主’,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法官看向被告席,那三十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有倔强,有不安,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法官程序性地询问:“被告方,是否有统一的陈述意见?”

一片沉默。村民们只是互相看看,然后集体摇了摇头。

就在对方律师露出胜券在握的微笑时,坐在最前排的村长,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台老旧的、边角都磨损了的录音机,按下了播放键。

“滋——”的一阵电流声后,一段混杂着咳嗽、叹息和断续话语的音频流淌在肃穆的法庭里。

“这块地……俺家祖宗守了八代了……”

“娃马上要上学,钱是好,可地是根啊,不能卖断了根……”

“我们不是怕麻烦,也不是不懂道理,就是……就是怕以后没人听我们说话了……”

声音零散,甚至不成句子,却像一把把钝刀,割在每个人的心上。

全程无人打断,连那位盛气凌人的律师也收起了笑容。

录音结束,法庭里一片死寂。

最终,法官敲下法槌,裁定:暂停土地流转程序,启动新一轮的民意听证和实地勘察。

庭审结束后,陆承安站在法院门口,对前来接他的苏霓说:“你看,最有力的辩护,有时候,根本就不是辩护。”

梅雨季如约而至,连绵的阴雨让整个城市都变得潮湿而安静。

一天下午,苏霓收到了一个没有署名、也没有寄件地址的快递。

拆开厚厚的防水包装,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

她疑惑地翻开。

第一页,是一张照片:皖南山村的老槐树下,那个竹制信箱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起脚,小心翼翼地往里塞着什么。

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这里开始有人说话了。”

第二页,某中学校园广播站的窗台上,摆着一个同款信箱,旁边贴着纸条“青春的秘密,我们替你保管”。

背面写着:“我们班成立了‘静音倾听小组’。”

第三页,养老院的阳光房角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戴着老花镜,正对着录音笔轻声讲述。

背面写着:“我妈第一次自己录了十分钟,她说想起了年轻时候的事。”

一页,又一页。

那些她寄出的信箱、录音笔,在不知名的地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生根发芽。

苏霓在台灯下,指尖微颤地翻到最后一页。

那是一张空白的纸,右下角只写了一行娟秀的字:

“你没来过,但我们记得你。”

她轻轻合上册子,像是捧着一个不愿惊动的梦,将它放进了书柜最深、最安稳的一格。

就在当晚,许文澜的系统终端弹出一条从未有过的提示。

属于E00110号模型的日志窗口,在经历了漫长的空白后,终于生成了它的第一个标题——“原来谁都没说,但都听见了。”

紧接着,状态栏从“正在学习”更新为——“正在扩散”。

几乎是同一秒,林晚的手机亮了,她发来一张截图,激动地附言:“苏霓你看!”截图上,是她们平台的后台推送记录:就在刚才,全国两千多个基层服务站点,在同一时段,自动更新并推送了一条全新的引导语:

“如果你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们会等,直到你想。”

苏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如丝的细雨,拿起了桌上的那支录音笔。

她按下录制键,红灯亮起。

这一次,她什么也没说。

十秒后,她松开手。

屏幕上显示:编号Sc保存成功。

标题栏依旧空白,但文件状态那一栏,却显示出三个前所未见的字——“持续在场”。

雨季过后,便是初夏。

空气中的湿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日益灼热的阳光。

公司内部,一年一度的春季档案交接工作即将启动。

这是一个常规的、甚至有些枯燥的流程,旨在将过去一年的新增数据分类、归档、备份。

然而,许文澜在为交接做前期数据筛查时,却发现了一个让她后背发凉的规律。

所有被E00110模型标记过、以及那些状态为“持续在场”的匿名静音文件,在系统底层,都被自动附加了一个她从未见过的隐藏标签——“待观察物证”。

她猛然意识到,这些沉默,一旦被正式归档,进入某个更庞大的、更冰冷的体系中时,究竟会被视作无声的赞歌,还是无言的罪证?

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酝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