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断掉的线最缠得牢(2 / 2)
第六个夜晚,九点十五分,许文澜的耳机里,终于捕捉到了一段完整的、带着轻微哭腔的录音。
“爸……我不是不想学医。我只是……只是总是梦见您半夜还在书房弓着背改试卷的样子,我心疼……”
声音戛然而止,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监听者的心上。
几天后,陆承安受邀为该校全体教师做一场心理健康讲座。
他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被高压管理和考核制度磨砺得疲惫不堪的脸,突然觉得手中那份关于法律权益的讲稿无比苍白。
他索性将讲稿放在一边,开口是截然不同的沉重:“开讲前,我想先分享一个我代理过的案子。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因为重度抑郁多次向校方请假被拒,理由是‘高三年级离不开你’。最后,他在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倒下了。”
全场死寂。
“我们总在要求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陆承安的声音回荡在礼堂,“却忘了,他们也需要被看见,他们的火光,也需要有人添薪。”
讲座结束,掌声雷动。
几位中年女教师红着眼眶围了上来,语无伦次地倾诉着自己的压力。
陆承安没有给出任何法律建议,他只是默默地展示出手机上的一个二维码。
“这是我们团队开发的一个匿名录音小程序,它连接着一个永远不会被公开的树洞。不必署名,只当你对着一间空教室,说了一句压在心底的实话。”
风暴的中心,林晚的手机轻轻一震,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
“阿姨,我爸把我的稿子撕了。但是我记得每一个字。”
是小满。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
最担心的直接冲突还是发生了。
联系家长?
那只会是火上浇油。
她盯着那条短信,脑中飞速运转。
解开死结的方法,从来不是去硬扯绳子。
她拨通了当地妇联一位熟人的电话,声音依旧温和,计划却大胆得惊人。
一周后,学校旁边的社区中心,一场名为“亲子共听夜”的特别活动悄然举行。
林晚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邀请了数十对在亲子沟通上存在困惑的家庭。
小满和她的父亲,赫然在列。
活动现场,灯光柔和。
林晚播放了几段往期活动中,由学生录制的优秀作品。
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朋友的感谢。
就在小满父亲的表情逐渐从戒备变得柔和时,林晚按下了播放键。
一段全新的音频响起,那是一个由AI深度学习后,模拟出的、充满磁性的中年男声,语气像极了一位父亲在午夜的自白。
“如果……我能回到那天,我一定不会挥手打掉你的梦想。我会坐下来,听你说完。”
声音并不属于小满的父亲,但那句话,却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他心中最坚硬的锁孔。
林晚看到,那个一直紧绷着背脊的男人,肩膀不易察觉地垮塌了下去。
当晚,小满回到家,发现自己书桌上那支本以为会被没收的录音笔,正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旁边,还多了一杯温热的牛奶。
中秋月圆,清辉遍地。
苏霓没有回家,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老宅窗前。
她点开设备,播放了小满最新上传的一段录音,这一次,女孩的声音平稳而坚定,甚至带着一丝主播般的从容。
“各位观众晚上好,我是小满,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我想被听见’。以前我不敢说,是因为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但现在我知道,说出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完成。”
录音结束,满室静谧。
屋外,突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苏霓一怔,走去开门,门外却空无一人。
只有门槛上,静静地放着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
封面是素净的牛皮纸,上面用漂亮的字体写着——《她说·续》。
苏霓颤抖着手翻开,扉页的空白处,有一行略显稚嫩,却无比真诚的字迹:
“谢谢你们,让我把话说一半。”
苏霓合上册子,紧紧抱在胸前,抬头望向窗外皎洁的月光。
她拿出手机,在她们四个人的小群里,发出了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声音,可以走这么远。”
信息发出,几乎是秒回。
是林晚。
她没有回复任何表情或文字,只是发来一张照片。
照片是从高处俯拍的城市夜景,万家灯火,如同星海。
紧接着,林晚的消息弹出,带着一种宣告般的沉静与力量。
“是时候,让更多的声音,找到回家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