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精锐死士!\"
\"就在小沛境内招募百人,只要百人足矣。\"
典韦闻言一个后仰,眉头紧锁。敢死队?作何用处?区区百人就算全副武装,战场上也是九死一生,折损了岂不可惜?
\"咱们银钱可还够用?\"
许衡问道。典韦点头:\"够用,还剩两箱财物。一箱是丝绸布帛,另有些珍贵书简玉器,好些都是宫里的宝贝。不过将军...\"
\"有屁快放。\"许衡眼皮一掀,心里已猜着七八分。
典韦搓着手,支吾道:\"这些钱财...毕竟是老太爷留下的家底...\"
许衡顿时一个激灵,瞪眼道:\"你这榆木脑袋!老太爷的家产不是早被贼寇劫走了吗?要不咱们打徐州师出何名?\"
典韦半晌没回过神来。
啊这...
江湖路远,这银子来得痛快!
典韦一拍脑门,恍然大悟:\"主上若是怪罪,岂非自断攻徐之由?\"
许衡两手一摊,笑得坦荡。
**!?
典韦虎目圆睁,半晌说不出话。
好个泼天道理——
(此处缺字)竟能这般理直气壮!
【廿翌日,市井沸腾。
十二家商号掌柜被请至衙门,典韦领着亲兵抬来檀木大箱。
箱盖开合间金光刺目——
\"千两黄金,外加大红织锦一匹。\"
\"换铁器、铜料、粮草、马匹、粗麻。\"
堂下顿时炸了锅。
\"将军此话当真?\"绸缎庄周老板险些碰翻茶盏。
米行陈掌柜眯起眼睛:\"秋粮未收,现存谷米不过三百石。\"
\"要铜矿么?\"
突然插话的是开矿起家的薛家公子,\"家父留下的废矿还能挖千尺——虽不出金银,倒产些粗铜顽铁。\"
典韦抚掌大笑。
乱世里的硬通货,在徐州地界上——
黄金可比刺史大印还好使!
**
典韦听得云里雾里,那些商人叽叽喳喳说了一堆,他实在不耐烦,挥手吼了一嗓子:“都闭嘴!”
“俺不管这些弯弯绕绕,你们直接把要换的东西列个单子,换多少、怎么换,自有将军拍板。”
“甭想糊弄人,我家将军可不好骗!”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筹备……”商人连忙应声,“咱们乡里甘家最会算账,远近皆知他公道,一定让将军满意。”
“行,去吧。”典韦挥挥手把人打发走,自己坐在衙署里,越琢磨越头疼。
幸亏自己是个武将,要是干文官的活儿,哪受得了这折腾?一天天处理这么多破事,光想想就够够的。
……
三天后,典韦采购的事总算有了回音。
消息传遍小沛,毕竟千斤黄金可是整个郡几年都攒不下的巨款。商人们绞尽脑汁想从典韦手里分一杯羹,闹得满城风雨,连城里一两万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此时,衙署后院。
许衡蹲在石墩上勾勾画画,身旁站着个高大白净的年轻人,眉目间却透着凌厉,腰间配了把青铜直柄剑,纹饰华贵,格外扎眼。
这人正是夏侯恩,曹操特意留在许衡身边的持剑将军,私下还交代过——若许衡要用剑,可视情况给他。
青釭剑可不只是削铁如泥那么简单。
它代表着如曹操亲临的权柄。若许衡这代郡守要杀某些动不得的人,青釭剑便是凭证。
曹操的本意是护着许衡,顺便让夏侯恩盯着点,免得这小子脑子一热真跑去打邳城。眼下陶谦还在下邳死守,看架势,非得秋收后再决战不可。
“将军,您哪儿来的黄金帛布?散千金买军备也太……”夏侯恩一脸茫然,话里还带着委屈。
许衡刚遇到夏侯恩时,就告诉他因为长途跋涉,军费紧张,粮草供应不足,伙食方面只能将就。
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上半年养的十几头猪还没长大,舍不得宰。
肉粥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结果你倒好,随手就变出一千斤黄金、一丈丝绸?
这叫穷?
你管这叫穷?
\"这事不说清楚,我马上报告主公。\"
夏侯恩绷着脸,一副公差不徇私的模样。
许衡一听就来火,扔下手里的刻笔,蹲下就开骂,指着兖州方向没好气地说:\"去去去!赶紧去打你的小报告!\"
\" ** ,老子攒点家底怎么了?难道裤兜里藏个蛋都得上报?凭本事抢的,凭什么不能用?\"
\"你这人就是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尽管去告,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走出小沛,能走出去我脑袋割下来送你!\"
刘备?
夏侯恩一时没反应过来,提他干嘛?
但被骂得晕头转向。
等等,走不出小沛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