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2)
他在想要不要在回荆州的路上,再给许衡物色一个贴身侍女。
许衡跃身而起,问道:\"兄长有何要事?\"
张允回过神来,连忙道:\"伯瑜,典韦来信说,蔡中郎的几十车典籍马上就要运到了!\"
许衡顿时精神一振:\"何时能到?\"
张允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能到......伯瑜!万事俱备,我们可以回襄阳了。\"
\"襄阳......\"
许衡轻声呢喃:\"都快忘了襄阳是什么样子了。很好,兄长你立即传令各部,让将士们今日就收拾行装。等蔡邕的典籍送到,我们明日就动身南下,直奔南郡。\"
\"诺!\"
......
申时初,典韦率领人马押着五十辆大车来到军营。
\"典韦拜见少君。属下幸不辱命,将蔡中郎的两万四千卷典籍全部运回,一卷未失,请公子查验!\"
许衡仔细打量着典韦,只见那张凶悍的脸上竟显出几分沧桑疲惫之色。
很显然,这些日子典韦为确保典籍安全运抵营地,同样未能好好歇息。
许衡上前轻拍典韦臂膀,温言道:\"将军连日操劳,功不可没,此番定要记你头功,改日必有重谢!\"
典韦听罢,嘴角扬起憨厚笑容。
许衡踱步于八十余辆载书牛车间,目光扫过车上整齐排列的樟木箱,不禁既惊讶又钦佩。
两万四千余卷藏书,数量竟与京都兰台相当。蔡家父女究竟耗费多少心血,才攒下这般丰厚典籍?
这比囤积同等重量黄金更显难得......即便来自后世的许衡,望着绵延不绝的简牍车队,心头仍涌起难抑的激动。
\"取一箱来。\"许衡对随行侍卫吩咐道。
两名侍卫立即从车上卸下书箱。
正当许衡俯身欲启箱盖时,不远处传来清越嗓音:\"望许公子遵守约定,莫要开箱。\"
许衡动作微滞,循声望去:\"何人?\"
\"蔡琰见过公子。\"伴着环佩轻响,一道倩影自车架旁缓步而出。
抬眼望去,但见新月般的黛眉下,嵌着双秋水明眸。
女子手持青竹伞,从容行至许衡面前,纤指轻提曳地裙裾,盈盈施礼。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超然气度。
许衡略显诧异:\"姑娘方才说......蔡琰?\"
蔡琰莞尔一笑:\"家父蔡中郎遣琰护送族中两万四千七百八十一卷藏书赴约,随公子同往荆州,助许氏父子誊抄典籍,办学兴教。\"
许衡恍然:\"蔡中郎曾说会遣人随行监管藏书,并担任学宫五业从事,莫非就是......蔡大家?\"
蔡琰略显窘迫:\"公子折煞了,'大家'之称,琰愧不敢当。\"
许衡望着蔡琰羞赧中透着从容的神态,含笑道:\"姑娘年岁尚轻,寻常自不敢称大家二字......但此番既入荆楚学宫,与宋仲子、广明二公同领五业从事之职,为南郡学子传道授业,这'蔡大家'的尊称怕是推脱不得了。毕竟令尊大人亲点的五业从事,谁人敢有异议?\"
蔡琰轻抚衣袖,叹道:\"公子明鉴,此番确是家父给许刺史添了麻烦。奈何族中再无合适人选,还望贤父子海涵。\"
许衡目光掠过墙角那摞竹简,眼底闪过一丝热切。他心知这些典籍在事成之前,蔡琰断不会让他染指。
\"这八十箱典籍原是为荆州学子备下的。\"蔡琰顺着他的视线浅笑道,\"只是未面见许使君前,恕难先行借阅,还望公子体谅。\"
许衡暗自苦笑。自蔡邕提出要刘表任命其女为五业从事那刻起,这些典籍便成了吊在眼前的香饵。倒不是书中真有什么惊世之言,实在是这汉末时节,连本像样的闲书都难寻。刘氏家藏的那些简册,早被他翻得起了毛边。
\"公子身为名门之后,\"蔡琰忽然眼波流转,\"总不会为难小女子吧?\"
许衡险些失笑。这姑娘当真好手段,竟懂得拿话挤兑人。原来青史留名的才女非但文采斐然,还是个伶牙俐齿的妙人。
\"蔡大家多虑了。\"他整了整衣袖,\"方才不过想验看典籍真伪。既是中郎将命爱女亲自押送,自然无需再验。\"
蔡琰敛衽一礼:\"公子高义。\"
\"分内之事。\"许衡扬手唤来侍从,\"备好营帐,好生安置蔡大家一行。\"
蔡琰离开后,沉默许久的张允立即向许衡说道:\"伯瑜!蔡邕怎会派这样一位 ** 来送书?\"
许衡轻轻扬起嘴角:\"想必是河南尹与京兆尹局势动荡,蔡邕担忧爱女留在北方会有危险,这才借机让她随我们前往荆州护她周全......但我始终不解,他为何非要家父给蔡大家安排五业从事之职?这老头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唉,那些典籍藏书真是令人心痒难耐。\"
张允恨铁不成钢地瞪了许衡一眼。
这小子何时变得这般不分轻重?如此端庄贤淑的佳人就在眼前,你却只惦记那些故纸堆?
莫非忘了先前在帐中双手撑地、狼狈不堪的模样了?
蔡琰与许衡的短暂会面平淡无奇,既未掀起波澜,也未在彼此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在许衡眼中,蔡琰不过是个美丽聪慧、教养良好的士族之女,仅此而已。
反倒是史书上记载的蔡琰更令他动容——身世飘零,命途多舛,一生悲苦。
想到这些,许衡不禁为这位才女心生怜悯。
既然机缘巧合让蔡邕将女儿与藏书都托付给了荆州,作为穿越者的他,何不顺水推舟,改变这位才女的悲惨命运?
不过是举手之劳。
次日拂晓,许衡率领全军拔营启程,沿顺阳直抵汉水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