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 第134章

第134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倘若不是这样,大公子也不会被秦牧算计,三万精兵也不至于尽数折损,下邳更不会失守。

大公子落到这般境地,实在是......

逢纪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番不着痕迹的引导,却成功点燃了袁绍的怒火。

丧子之痛瞬间化作满腔愤恨。

不必替他开脱,这就是他自找的!

要不是他违抗军令,徐州大军怎会覆灭,三万将士怎会白白送命!

这个蠢材死在刘备手里就是活该!

我袁绍一世英名,怎会养出这等废物!

袁绍态度骤变,对长子破口大骂。

辛毗想为袁谭说几句公道话,又恐触怒主公,只得沉默不语。

主公且息怒。

大公子虽殁,三公子尚在。

他已领军退守莒县,打算借助琅琊地势牵制刘备大军,固守莒城防线。

三公子传话,只要增兵一万,定能守住青州全境。

逢纪见袁绍怒气稍缓,趁机进言。

袁绍神色渐霁,颔首道:

我早说过尚儿最肖我。

即刻调拨一万兵马增援,告诫他以兄长为戒,务必坚守不出。

只要守住青州,度过此劫,我便立他为嗣!

逢纪闻言暗自欣喜。

辛毗却急声劝谏:

主公,先前已调五千兵马增援高干,如今再拨一万驰援青州,黎阳守军不足三万。

以四万对八万曹军,兵力悬殊太大。

袁绍闻言神色骤变。

未及开口,逢纪已昂然道:

“黄河天险在我手中,主公渡河前已下令焚毁沿岸所有船只。”

“曹贼即便有百万大军,也休想跨过黄河!”

“我三万精锐镇守黎阳,足以扼守黄河防线。”

辛毗无言以对。

袁绍的疑虑随之消散,脸上浮现轻蔑之色。

“元图所言极是,有老夫坐镇,三万兵马足可据守天险。”

“我倒要看看,那曹贼如何渡过黄河!”

辛毗沉默不语,只得闭口不言。

袁绍挣扎起身,在逢纪搀扶下走出内堂,立于门外。

他望向徐州方向,眼中燃起熊熊怒火。

“袁谭虽不成器,终究是我袁绍之子。”

“刘备、秦牧,你二人胆敢害他性命,此仇不共戴天!”

“早晚有一日,我要你们血债血偿!”

……

黄河南岸,曹军大营。

“短短一月,刘备竟已攻陷下邳。”

“连袁绍长子也死于其手。”

“这秦牧当真智谋过人,无人能敌……”

曹操手握战报,言语间满是慨叹。

当年他攻打徐州,耗费三月之久,折损数千兵马,才攻破下邳。

刘备仅用一月,几乎兵不血刃便拿下此城。

两相对比,实在令人扼腕。

“下邳失守,徐州大半已归刘备。”

“袁尚勉强凑出两三万残兵,退守莒县,妄图借琅邪地势阻滞刘备。”

“但依我之见,袁尚比他兄长强不了多少,莒县守不住几日,徐州终将尽归刘备。”

“当务之急,是速渡黄河,夺取黎阳,抢在刘备之前攻占冀州!”

郭嘉分析完局势,毫不犹豫抬手指向黄河北岸。

曹操闻言颔首,手抚长须道:

奉孝所言极是,黎阳与冀州方为当务之急。

否则官渡一役,岂非徒为大耳贼作嫁衣裳!

忽而话锋一转。

曹操眉头紧锁,叹息道:

只是袁本初当真狠绝,竟将沿岸数百里船只尽数焚毁。

我军欲渡黄河,速取黎阳恐非易事。

郭嘉亦眉头深蹙,一时无计可施。

黄河虽不似长江浩瀚,渡口亦不在少数。

然欲渡黄河,终须舟楫之便。

袁绍既焚毁所有船只,渡河便需重新造筏。

袁军只需盯紧我军造船之处,渡河之所便昭然若揭。

届时调集主力于对岸设伏,半渡而击易如反掌。

故而袁绍虽仅余三万人马,据守黄河天险却已足矣。

司空,在下有一计,可助大军渡河。

一道清越之声打破了军帐中的沉寂。

曹操循声望去,目光落在一名年轻文士身上。

司马仲达?

曹操眼中精光微闪。

此青年正是司马懿。

河内司马氏作为当地望族,此前一直保持中立。

待官渡之战袁绍败北,即刻遣司马朗、司马懿兄弟投效曹操。

念及司马防昔日举荐之恩,曹操对兄弟二人颇为倚重。

长子司马朗留守许都辅佐曹昂。

次子司马懿则随军参赞军务。

值此紧要关头,这位素来沉静的年轻人献计过河,令曹操为之一振。

仲达有何良策?

曹操饶有兴致地问道。

公元1079年,大殿之上。

司马懿缓步上前,指尖轻点疆域图:依微臣之见,不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主力佯攻白马牵制袁军,另遣轻骑沿河西进,自小平津渡入河内。

继而挥师东进经朝歌,直取黎阳以北的内黄。他袖袍轻拂地图,此处乃袁军粮道咽喉,前有乌巢之鉴,袁本初必不敢冒险,多半要弃守黎阳。

曹操目光灼灼地凝视河内方向,指节不自觉敲击案几。郭嘉忽然剑眉微蹙:渡河需舟楫,袁绍若沿岸设防...

何须舟楫?司马懿唇边浮起莫测笑意。见曹郭二人面露疑色,他从容指向黄河:河内这段流域,每岁隆冬必有旬日冰封期。

话音未落,曹操已抚掌而笑。案几上的烛火蓦地爆了个灯花,映得疆域图上的黄河支流宛若银练。

帐中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曹操猛然起身冲至地图前,急切追问道:仲达,黄河当真会封冻?此事可开不得玩笑。

司马懿神色从容,含笑答道:在下生于河内,自幼常随家父履冰渡河前往洛阳。据我推算,冰封之期就在近日,还请司空早作决断。

听罢此言,曹操用力拍打司马懿肩头,连声称赞:妙计!此战若胜,剿灭袁绍夺取冀州之时,你当记头功!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口中却推辞道:司空过誉了。不过是仗着乡梓之便略献小计,岂敢居功。

这番谦逊之态更令曹操赞赏不已,当即高声颁令:夏侯渊听令!命仲达为向导,即刻率七千精兵夜赴洛阳。尔等需伺机自小平津踏冰渡河,直取内黄,迫使袁绍撤兵!

末将领命!夏侯渊与司马懿齐声应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