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卫子夫:暴君的皇后是状元! > 第177章 天谴

第177章 天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元朔五年,三伏天。

长安城外,赤地千里,大地被烈日炙烤得绽开一道道裂痕。

流民汇聚如蚁,道旁饿殍无声。

“牝鸡司晨,阴阳倒悬,上天震怒,降下大旱!”

谣言是比酷暑更毒的烈日,比瘟疫更快的利刃。

这把淬了剧毒的刀,精准无比地刺向了权力的最顶端——椒房殿。

夏婵将从宫外听来的那些污言秽语在心中反复碾碎,只挑拣出最无害的残渣,小心翼翼地禀报。

殿内闷热如蒸笼,连空气都粘稠得令人窒息。

卫子夫合上竹简,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显出剔透的白。

“啪。”

竹简落在案几上,声音清脆,像一声极轻的耳光,抽在死寂的空气里。

“天谴?”

她重复着这两个字,唇角勾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那弧度里没有温度,只有金属般的质感。

将天灾归咎于女人,归咎于外戚。

史书翻烂的把戏,却总有人乐此不疲。

愤怒?

不。

那太廉价,也太无用。

她只感觉到一种被毒蛇紧紧缠绕后,皮肤上泛起的刺骨寒意,以及随之从骨髓深处升腾而起的,滚烫杀意。

“传本宫懿旨。”

她的声音穿透了殿内的燥热,每个字都像是从冰块里凿出来的。

“椒房殿用度减半,所有肉食、冰鉴、新衣,一律撤去。”

夏婵愕然抬头。

“将节省下的钱粮,悉数清点造册,不得有误。”

卫子夫的目光越过她,穿过殿门,望向宫外那片被烤成焦黄色的天空。

“本宫要亲赴城外,赈济灾民。”

夏婵脸色剧变,几乎是本能地跪倒在地:“娘娘,不可!宫外流民混杂,龙蛇并处,此时正是谣言最盛之时,您此去……无异于将自己置于火上啊!”

“正因如此,本宫才必须去。”

卫子夫打断她,眼神平静得可怕,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们说,这是天谴,是本宫带来的灾祸。”

“本宫就要让全天下的眼睛都看着,是谁,在与他们同舟共济!”

这不是哀求,更不是辩解。

这是宣战。

三日后,长安城南。

官府的粥棚前,队伍排得有气无力,锅里清可见底,几粒米在浑浊的汤水中寂寞漂浮。

不远处,一个没有悬挂任何官府旗号的粥棚,却人头攒动,几乎挤破了头。

棚顶只挂了块半旧的麻布,上面用墨迹写着两个大字——“同舟”。

这里的粥,是真正的粥。

浓稠,滚烫,甚至能看到翠绿的菜叶在米汤中翻滚。

一个身着朴素布衣的女子,正亲手为一个个伸过来的破碗盛满热粥。

她的发髻被蒸腾的热气熏得有些散乱,几缕被汗水浸湿的发丝贴在光洁的额角,脸上甚至沾染了些许灰尘。

可这一切,都掩不住那份仿佛镌刻在骨子里的清贵与风华。

正是卫子夫。

“慢点吃,别烫着。”

她将一碗粥稳稳地递给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声音因连日的操劳而沙哑,却透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人群中,几双眼睛无声地交换了一个颜色。

他们不像周围的灾民那般麻木绝望,眼神里没有哀求,只有狼一般的凶光与审视。

“头儿,她还真敢出来。”一人压低了声音,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诮。

被称作“头儿”的男人,接过一碗粥,那双浑浊的眼珠子却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卫子夫的背影上。

“出来才好,省了我们进宫的麻烦。”

他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声音阴冷。

“‘天谴’的谣言已经铺满了长安,城里人人都说她是祸国妖后。今天她死在这儿,就是‘天意’,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另一人阴恻恻地笑了,露出一口黄牙。

“等会儿我先动手,制造混乱,你们跟上。记住,一击毙命,别拖泥带水。”

头儿点了点头,端着粥碗的手,悄无声息地滑向了腰间的破布之下。

那里,藏着一柄淬了剧毒的短匕。

与此同时,宣室殿。

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带着重量。

一名御史刚刚结束了他慷慨激昂的陈词,每一个字都化作利箭,射向城外那位抛头露面的皇后。

“……皇后亲赴灾民之中,虽有仁心,却大失国母之仪!与流民混处,抛头露面,已然引得朝野非议!”

“更有甚者,竟称其为‘女菩萨’!此乃收买人心之举,与那‘牝鸡司晨’的谣言互为印证,长此以往,恐动摇国本啊,陛下!”

刘彻面无表情地听着,修长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冰冷的御案。

“说完了?”

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像一片羽毛,却让那名唾沫横飞的御史瞬间打了个寒颤。

“臣……臣说完了。”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