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棒子没凉心也别软,天塌了咱接着(2 / 2)
三名城主脸色瞬间煞白。
镇元子放下笔,淡淡地扫过众人:“你们怕的不是无主,是担不起做自己的主意。”
而在凡间与仙界之间,幽冥界也做出了回应。
九幽判官,这位曾掌管生死轮回的旧臣,并未选择重建地府,而是在阳间一座被战火夷平的雄城废墟中央,设立了一方“公裁坛”。
没有牛头马面,没有阴森鬼气,只有一面巨大的水镜,和一张朴素的判官桌。
首案,便是一场震动四野的审判。
被告是一名妖修,他自号“赤血义侠”,在七日内,以私刑处死了十名被指认为旧神余孽的散仙。
当他被锁上公裁坛时,坛下数万围观者竟齐声为他呼喊,声浪震天。
“他为我们报了血仇!他是英雄!”
“代天行道,何罪之有!”
判官一身玄衣,面无表情,待声浪稍歇,才冷冷开口,一字一句直刺那妖修内心:“谁,授予你生杀之权?”
那妖修昂首挺胸,状若癫狂地怒吼:“是万民拥戴!是天理人心!”
“万民?”判官冷笑一声,他没有取出令牌,而是缓缓展开一卷古旧的书册,那正是他以自身权柄拓印的轮回簿副本。
他将书册对准坛下众人,法力到处,一行行血色的名字在空中浮现。
“你处死的十人中,有三人曾是天庭鹰犬,罪有应得。但另外七人,一个是庇护了一方村庄百年的土地,一个是为救治伤患耗尽修为的药仙,还有五个,只是被强征入伍、连法器都没摸过的凡人魂魄。”
判官指向那片血色名字,声音陡然拔高,如九幽寒冰:“这上面,有三百二十七个被你波及而死的无辜冤魂,他们临死前的最后一道意念,都在对着虚空呼喊同一个名字——”
他顿了顿,目光如剑,扫过全场。
“不是‘大圣’,也不是‘义侠’,而是,‘救我’。”
全场死寂。
最终判决,削去妖修一身神通,贬为苦役,用双手去重建他亲手毁掉的家园,为期三年。
围观者哗然,却再无一人敢妄言“替天行道”。
律法的种子,在这一刻,比神佛的威严更深地烙印在了人们心中。
几乎是同一时间,西天净莲池旧址,最后一朵金莲之上,药师佛的残影明灭不定,几乎淡得看不见了。
他看着东方,声音微弱得仿佛一阵风,却清晰地传入了镇元子、九幽判官等人的心中。
“善念,易堕为执。慈悲,常化作枷。去神之后……最危险的,是人心自封为神。”
话音落下,金莲的花瓣一片片化作光屑,凋零飘散。
最后一丝精纯的佛力,没有回归灵山,而是融入大地,化作一阵无形的清风,拂过三界万千村落。
几座刚刚被好事者竖起的,打着“顺天”“讨逆”名号的义旗,在这阵风中悄然断折。
孟婆的身影,出现在公裁坛外的人群里。
她看着坛上判官冷峻的侧脸,走到旁边一口枯井旁,将手中一直端着的一碗清水,缓缓倒入井中。
“记住痛苦的人,才不会重复它。”她对着井口,又像是对着判官说,“但别让他们,把痛苦变成新的律法。”
说完,她转身离去,身影融入熙攘的人流,只留下一句若有似无的低语,飘散在风里。
“第九盏灯亮了……这一次,照的是活人的心。”
夜深。
孙悟空独自一人行走在烬土原的荒野上。
他没有去关注那些新生的秩序,也没有理会三界对他的各种揣测。
砸碎神殿之后,他反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仿佛一个走完了漫长道路的旅人,却发现前方已无路可走。
行至一处背风的土坡后,他忽然听到了压抑的笑声。
篝火跳动,映照出几张年轻而兴奋的脸。
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正拿着粗糙的木棍,笨拙地模仿着他战斗时的招式,嘴里还发出“嘿!哈!”的呼喝声。
一个少年累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地上,仰慕地问:“哎,你们说,要是大圣爷路过这儿,看到我们练他的棒法,会不会夸我们几句?”
另一个明显是头儿的少年,将木棍在空中抡了个漂亮的棍花,摇了摇头,学着孙悟空的口吻,粗声粗气地说道:“他肯定不说这个。他肯定会一脚踹过来,骂咱们——打得不够狠!”
少年们哄堂大笑,笑声朗朗,充满了无畏与希望。
孙悟空站在黑暗中,嘴角的肌肉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勾起一个极淡的笑意。
他没有上前,只是悄无声息地退入更深的夜色里。
原来,这才是他想要的。
不是香火,不是尊号,而是这片土地上,能重新响起无所畏惧的笑声。
归途中,他胸口那沉寂了多日的青莲印记,再次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
这一次,孙悟空没有抗拒,也没有忽视。
他停下脚步,闭上眼,第一次主动将自己的意念沉入其中,叩问那个古老的存在:
“你要我做什么?”
黑暗深处,死寂了许久之后,终于传来一声极轻,却仿佛响彻神魂的回应。
那不是命令,也不是指引,只有一个词。
“走过去。”
孙悟空猛然睁开眼,望向无尽的黑暗前方。
脚下的路是烂的,但路的尽头,似乎有了一点模糊的方向。
夜空中,最后一丝因神魔大战而残留的燥热气息,悄然散去。
空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湿润。
那飞扬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尘埃,终于缓缓沉降,紧紧地贴附着干裂的大地,仿佛在屏息等待着什么。(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