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边界之始(2 / 2)
“执行干预方案,”林墨做出了决定,声音不容置疑,“博士,立刻模拟‘锈蚀’与高复杂度规则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型。凌霜,引导‘星语’网络,向G-817星系定向输送高强度的、蕴含‘创造性’与‘适应性’的规则信息流,尝试提升该区域的规则‘免疫力’。吴庸,准备一支特遣队,携带基于‘丰饶赞歌’原理开发的‘规则活化剂’,前往裂隙源头进行封堵!小李,严密监控‘锈蚀’扩散情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空间隔离,但范围必须控制在最小!”
命令被飞速执行。
一场在规则层面的“救援”与“防疫”战斗打响。
凌霜将灵能催发到极致,引导着来自无数“星语”节点的希望与祝福,化作无形的规则浪潮,冲刷着G-817星系。那些被“锈蚀”侵袭的区域,规则结构在浪潮的冲击下,仿佛被注入了活力,僵化的进程明显减缓。
吴庸指挥的特遣队,驾驶着经过特殊强化的“方舟”级战舰,冒险突入星系内部。他们避开了“锈蚀”主要蔓延路径,如同在灰色的瘟疫之海中寻找航道,最终抵达了那个仍在不断渗出灰色雾气的微观裂隙旁。特遣队员操纵机械臂,将凝聚了范因斯坦博士最新算法的“规则活化剂”精准地注入裂隙。
过程惊心动魄。裂隙剧烈震颤,释放出更猛烈的“锈蚀”冲击波,一度让特遣队的战舰规则护盾岌岌可危。但最终,“活化剂”发挥了作用。裂隙开始收缩,其渗出的“锈蚀”从源头上被遏制、净化。
与此同时,那个引发事故的文明,在绝望中目睹了“神迹”——灰色的死亡潮汐莫名退去,他们的世界得以保全。他们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整个文明的集体意识中,烙印下了对未知援助的感激,以及在毁灭边缘挣扎求生后迸发出的、更加强烈的探索欲与凝聚力。他们的“可能性”,非但没有被扼杀,反而因此次劫难得到了淬炼和升华。
救援成功了。代价是消耗了巨大的能量,以及数名特遣队员因规则冲击而需要长期休养。
战后评估会议上,范因斯坦博士展示了数据:“此次事件,‘可能性’变量(G-817文明的潜力提升、我们获得的对抗‘规则锈蚀’的经验)与‘风险成本’(资源消耗、人员伤亡、潜在的扩散风险)的比值,经过模型计算,处于可接受的‘绿色区间’。我们的干预……是值得的。”
林墨缓缓点头,但他的目光依旧凝重。“这次我们成功了,但模型还需要优化。我们需要更精准地预测‘可能性’的爆发点和潜力值,也需要更有效的手段来管控风险。” 他看向那片刚刚恢复生机的G-817星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边界’并非一条固定的线,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的‘谱带’。”
凌霜轻声补充,她的灵能依旧能感受到那个遥远文明的悸动:“而这条谱带,最终需要由‘生命’自身在成长中去探索和定义。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划定禁区,而是……守护他们探索的过程,并在必要时,成为那道防止探索演变成毁灭的最后屏障。”
第一次真正的“边界”测试,让他们更深地理解了自身职责的重量。他们不仅是观测者和调节者,更是可能性本身的守护者,是宇宙在“秩序”与“混沌”这两个极端之间,那微妙而珍贵的平衡点的……维护人。
而在那无尽的规则后台深处,“架构师”的几何投影,依旧沉默地悬浮着,记录着这一切。或许,对于它们而言,“守望者”们如何运用这份新获得的权限,本身就是那个关于“可能性”的宏大实验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