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 > 第425章 九针纪事·“九针”门庭

第425章 九针纪事·“九针”门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以及……一丝被激发出的斗志。

“请示师父吧。”赵卫国最为稳重。

秦牧被请到了前厅。

他快速浏览了一下汉斯教授带来的资料,又静静听完了阿卜杜勒(通过翻译)对自己病情的描述。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自己的四个徒弟。

“你们怎么看?”

郭若毅率先开口,他走到阿卜杜勒面前,征得同意后,手指虚悬在他手腕上方一寸处,闭目感受了片刻。

“他体内……有一种很深、很沉的‘寒气’,不像外来的,像是从骨头里、从髓海里透出来的。脉络很多地方是‘死’的,不通。”他努力寻找着词汇描述自己的气感。

陈久仁立刻打开平板,调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图和能量运行模型。

“根据郭师弟的描述,结合这位先生的症状和家族遗传史,可以初步构建模型。病变核心可能不在常规神经传导路径,而是在更基础的细胞能量代谢层面,甚至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某些未知环节。古脉术所说的‘髓海’,可能对应着更深层次的神经系统本源。”

苏青文则仔细研究了汉斯教授带来的、那位考古学家的所有资料,包括一些皮肤暗纹的照片和脑波异常记录。

“这位考古学家的情况更复杂。脉象资料不全,但从描述看,浊毒深入营血分,并且确实有一股阴冷、粘滞的异种能量盘踞在心脉附近,干扰心神。这不仅仅是毒素,更像是一种……‘印记’或者‘污染’。”

赵卫国综合大家的意见,沉吟道:“阿卜杜勒先生的病,关键在于‘唤醒’和‘重建’那些‘死寂’的脉络,需要极强的生机去温养疏通,猛药不行,需用王道,徐徐图之。”

“而考古学家先生,必须先‘清污’,化解毒素,驱散那股阴冷能量,固护心神,否则一切治疗都无从谈起。”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分析着病情。

思路渐渐清晰。

秦牧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最终拍板。

“阿卜杜勒先生,由苏青文主针,陈久仁辅助制定能量补充和脉络温养方案。青文的针法最柔和细腻,蕴含生机,久仁的数据模型可以确保温养路径的精确。”

“那位考古学家,由陈久仁主针,郭若毅辅助定位毒素核心和能量淤堵点。久仁擅长攻坚和系统清理,若毅的灵敏感知能确保不留死角。”

“药方部分,卫国你来统筹,根据他们最终确定的治疗方案,结合两位病人的具体体质,斟酌用药,务必稳妥。”

分工明确!

四人领命,立刻投入战斗。

小小的诊室,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

苏青文凝神静气,银针如春风化雨,带着她精纯平和的生机之气,缓缓渡入阿卜杜勒枯萎的经络,一点点唤醒那沉寂的“髓海”。

陈久仁紧盯着平板上的数据模型,实时调整着针刺的角度和深度,确保每一分力量都用在刀刃上。

另一边,陈久仁主导,银针走势变得凌厉,如同精准的清道夫,在郭若毅那超乎寻常的“气感”引导下,直奔考古学家体内毒素沉积最深、异种能量盘踞最顽固的区域,强行剥离、驱散。

郭若毅闭着眼,手指虚点,额角渗出细汗,精准地报出一个又一个细微的能量节点位置。

赵卫国则在药房和诊室之间穿梭,根据前方反馈,不断调整着药方的君臣佐使。

治疗过程漫长而艰辛。

阿卜杜勒在苏青文温和而持久的治疗下,苍白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些许血色,那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剧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解。

他看向苏青文的眼神,充满了震惊和感激。

而那位远在国外的考古学家,根据“九针局”远程制定的方案(由当地合作医生执行)进行治疗几天后,汉斯教授兴奋地发来消息。

高烧退了!

精神恍惚和狂躁发作的频率大大降低!

皮肤上的诡异暗纹也开始变淡!

他对古老东方医术的神奇,佩服得五体投地!

两场硬仗,几乎同时告捷!

夜晚。

秦牧难得地让江月月准备了几个小菜,烫了一壶黄酒。

在后院的小石桌旁,师徒五人围坐。

月光如水,洒在每个人脸上。

郭若毅还在兴奋地比划着白天的治疗细节。

陈久仁推着眼镜,总结着数据模型需要优化的地方。

苏青文微笑着听着,偶尔补充一句。

赵卫国则给大家斟酒,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秦牧看着他们。

看着这四个性格迥异、天赋不同,却都已能独当一面的徒弟。

看着他们之间那种自然而生的默契。

他什么也没说。

只是端起面前的酒杯,对着四个徒弟,微微示意了一下。

然后,将杯中温热的酒液,一饮而尽。

脸上,是罕见地、清晰地、毫不掩饰的赞许和欣慰的笑容。

这笑容,比任何夸奖都让四个徒弟感到激动和自豪。

他们知道,“九针局”的门庭,从今夜起,算是真正由他们这一代人,稳稳地撑起来了。

月光下,酒杯轻碰。

一段属于他们的、崭新的传奇,已然揭开了序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