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沪上奕 > 第349章 呼吸的同步

第349章 呼吸的同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计的归零,带来的并非停滞,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内敛与调整。“磐石基地”仿佛从一台高速冲刺的跑车,切换成了一艘在迷雾中缓慢前行的破冰船,每一个部件都在为应对“时间畸变”这全新的、颠覆性的挑战而重新校准。而在这全面调整的核心,一种看似基础、却关乎存亡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步。

这种同步,远非简单的计时统一,而是需要在规则本身出现褶皱的背景下,维持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系统、乃至系统与混乱环境之间的动态协调。

“巡山客”小队化身的“时间探针”,在首次深入时间畸变区进行精确测绘时,便遭遇了严峻的挑战。队长“石锋”带领队员进入一片标注为“滞后涡流”的区域,仅仅十分钟后,小队成员之间的感官便出现了可怕的去同步化。

“报告基地,我是‘石锋’,队员‘山猫’声称他只进入了三分钟,而我的计时器显示已过去十一分钟……队员‘岩心’的生理监测显示心率急剧放缓,与环境读数不符……”

“石锋”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依旧保持着老兵的超强定力,但那份定力之下,是极力压制着的、对团队正在从内部被时间撕裂的深切焦虑。

指挥室内,林处脸色凝重。她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指挥链和协同战术几乎失效。“所有单位,启用‘锚点协议’!”她果断下令,“以队长‘石锋’的生理时钟和主观时间为临时基准,所有队员强制同步!重复,以队长时间为唯一基准!”

这是一种无奈的、却必要的妥协。在客观时间失效的区域,他们必须人为地建立一个主观的“时间孤岛”,依靠对指挥官的绝对信任来维持队伍的凝聚力。队员们需要强行调整自己的内在节律,去匹配“石锋”那可能同样被扭曲了的时间感,这是一种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负荷。

与此同时,在“归零课题组”的实验室内,“冰河”面对的是另一种层面的同步难题。时间畸变的数据并非均匀分布,它们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混沌与秩序交织的模式,仿佛一片被无形之手不断揉搓又偶尔抚平的海面。常规的线性数据分析模型在这里完全失灵。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强大的算力,”“冰河”对着他的团队说道,眼神锐利,“而是能够适应这种非线性变化的动态模型。尝试引入混沌理论和分形几何,不要试图‘预测’时间,而是去‘描述’它的变化节奏和扰动模式。”

他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一个“时序共振图谱”,不再追求绝对的时间点,而是记录不同区域时间流速变化的频率与相位。这要求所有观测点的数据采集必须严格同步到一个未被畸变影响的深层地脉基准频率上,如同乐队的各个声部必须跟随同一个指挥的节拍,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而非杂乱的噪音。

而在“薪火”项目的静谧空间内,青鸾感受到了另一种维度的呼唤。当“冰河”在数据层面追寻时间的“节奏”时,她通过广域灵韵共鸣器,隐约捕捉到了那片受伤大地上,时间乱流之下,一种更加古老、更加基础的律动——如同一个巨大生命体在创伤后,艰难试图恢复的原始呼吸。

这“呼吸”缓慢、深沉,充满了疲惫,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指向“平衡”与“愈合”的内在趋向。青鸾意识到,军统所有的“同步”努力,无论是战术上的“锚点协议”,还是技术上的“时序共振”,如果不能与这片大地自身的愈合节律相契合,都将是徒劳,甚至可能构成新的干扰。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依靠天地之气而生存,遵循四季的规律而成长。)此刻,他们需要寻找的,正是这混乱时空中的“天地之气”与“四时之法”。

她将这一发现汇报给了钧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