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鬼市(1 / 2)
鬼市的根,不在缥缈的传说里,而在史书竹简的夹缝中,在帝王将相的忌惮里。
它真正的孕育,始于那场前所未有的大一统之后。
秦扫六合,天下归一。
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归于一致。
始皇帝的铁腕不仅落在凡夫俗子身上,更重重地砸在了异术界。
曾经依托于战国七雄、各有其主的诸子百家异术流派,或被收编,或被镇压,或……转入地下。
六国的余孽,不仅仅是旧贵族。
那些失去了故国供奉的异术者,那些修炼之法被秦律视为“叛逆”的传承者,那些在统一战争中家破人亡、身负血仇的修行者,他们成了帝国肌体上无法清除的暗疮。
公开活动自然不太可能,但传承需要延续,修行需要资源,推翻暴秦需要力量。
于是,在咸阳城外的乱葬岗,在废弃的漕运码头,
最初的“集”形成了。
最初的参与者,是失去封地的六国贵族门客,是被迫流亡的百家学者,是拒绝被收编的散修异人。
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摸索出了一套隐秘的生存法则。
利用废弃的墓穴、荒僻的码头、战场的边缘地带,建立起最早的地下交易网络。
这些被历史抛弃的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交换着各自保存的异术残卷、修炼资源和情报信息。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为鬼市的形成添了一把干柴。
——“焚书坑儒”,
焚诗书,坑术士。
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史书记载,始皇为钳制思想、巩固统治,下令焚毁百家诗书,并于咸阳坑杀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在后世的解读中,这或是一场针对思想异见的残酷镇压,或是帝王求仙失败后的恼羞成怒。
然而,在异术界绵延千年的秘传中,对这段公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那场震动天下的“坑术”,明面上杀的是惑乱视听的方士,实则剑指所有不愿归顺帝国、不受控制的异术者,
另一种更为诡谲的传言则指向了秦始皇自身。
这位千古一帝晚年痴迷长生,其身边汇聚了天下最顶尖的异术者。
所谓的“坑杀”,并非单纯的清算,而更像是一场……失败了的、规模浩大的“活祭”。
那四百六十余名异术者,或许并非因为“犯禁”,而是因为他们的“本元”本身,就是帝王渴望延年益寿或是完成某种宏大仪式的“药引”。
他们的牺牲,滋养了某种不可言说的存在,或是催生了一件恐怖的异宝。
......
但原因不管为何,其结果都毋庸置疑。
这场浩劫,让整个异术界为之战栗。
这把烧向思想异端的大火,不仅儒家炼气士遭殃,百家学说凡不利于统治的,皆在毁灭之列。
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个体的超凡力量是何等脆弱。
于是,残存的异术者们以更快的速度、更决绝的姿态遁入阴影。
他们需要更隐蔽的渠道来交换传承,需要更安全的地方来藏匿那些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的禁忌知识。
无数珍贵的异术典籍、修炼心得面临灭顶之灾。
六国余孽们,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市”——一个只存在于阴影里,交易着帝国禁止之物,维系着反抗火种的非法之地。
此后的两千余年,朝代更迭,沧海桑田。
鬼市,这头诞生于秦朝高压下的阴影巨兽,也随之一次次改头换面,潜藏于每一个时代的繁华背面。
而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流动人口数以千万计的超级大都会——广深,
在这里,鬼市有了一个更接地气、更富岭南市井气息的名字——“天光墟”。
天光墟,顾名思义,
“天光之前开张,天光之后散场”。
......
隐秘、短暂,
银货两讫,不问来历。
当这座城市的A面在霓虹中逐渐沉睡,它的b面,便在某个废弃的批发市场深处、某段早已停运的地铁隧道末端、或者某个渔村旧址的狭窄巷弄里,悄然苏醒。
......
嗯,很高端,
很有历史厚重感,
悲壮感也拉满了,不过……
这跟眼前这场景对不上啊!
吕名嘴角抽搐了一下,此刻他正蹲在海珠桥洞下一个简陋的地摊前,
耳边传来的不是什么秘密接头的暗语,而是摊主唾沫横飞的吆喝: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正宗的先秦方士炼丹炉,瞧这包浆,这锈色,祖上在咸阳宫旁边捡的!挥泪大甩卖,只要九九八!”
“老板看看咯!刚从工地挖出来的老物件,说不定是哪个王爷家的夜壶!”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祖传的袁大头,假一赔十!”
旁边一个摊位,一个大妈正举着手机,开着强光灯,激情直播:
“家人们看好了啊!老铁们看看这羽绒服了啊,大鹅同工厂出品,今天给家人们放漏,只要288,包邮到家!”
“上链接了嗷,就10个,拍完没了!三、二、一,上链接!”
更离谱的是,不远处还有个摊位挂着“专业开光,wiFi覆盖”的牌子。
俨然一个大型露天杂货市场。
吕名感觉自己的历史观和异术观都在遭受毁灭性打击。说好的悲壮史诗呢?
说好的隐秘交易呢?
这浓浓的城乡结合部古玩市场加直播带货风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