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藏在心跳里的诗9 > 第383章 心灵的蛛网

第383章 心灵的蛛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股子阴冷劲儿,像是渗进骨头缝里的寒气,总也散不干净。“虚空编织者”的第一次渗透是被地脉之灵硬生生顶回去了,可营地里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每个人的心头都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这不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敌人,没有震天的喊杀声,没有刺眼的能量光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别扭感,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在背后盯着你,等你一回头,却又什么都没有。它就像一张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蛛网,悄无声息地笼罩在整个“生之地”上空,蛛丝黏连在每个人的精神角落,只等着合适的时机,再次编织让人沉沦的噩梦。

营地的防御重心彻底变了。以前是加固围墙,检查能量阵列,现在大伙儿更关心的是身边人今天脸色怎么样,有没有说梦话,或者是不是突然对着空墙角发呆。物理上的防御在这种敌人面前,简直像个笑话——你城墙修得再高再厚,能挡住别人往你脑子里塞想法吗?

墨衡把自己关在临时搭建的分析室里,对着地脉之灵传递过来的那些支离破碎、像是被岁月严重侵蚀的信息碎片,眉头拧成了疙瘩。那些碎片里,偶尔会闪过一些令人心悸的画面:某个辉煌的星际文明,其成员突然开始互相攻击,只因他们眼中的同伴变成了狰狞的怪物;另一个崇尚绝对理性的种族,在一夜之间陷入癫狂,因为他们的逻辑基石被悄然扭曲,得出“自我毁灭是唯一理性选择”的结论。综合这些斑驳的记录,墨衡得出了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推论:这“虚空编织者”,根本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生命体,它更像是一种栖息在现实维度夹缝中的诡异存在,以智慧生物的“认知”和“情感”为食粮。它不直接摧毁你的星球,而是像玩弄提线木偶一样,扭曲你对现实的感知,让你在最亲近的人眼中变成仇敌,让坚实的土地在你脚下变成流沙,让你在自我怀疑和恐惧的循环中彻底崩溃,最终,你的灵魂、你的记忆、你的一切,都会变成它库存里又一束用来编织更大噩梦的“丝线”。

“常规手段全都没用。”墨衡找到苏牧,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眼底带着血丝,“它攻击的是我们的意识本身。地脉之灵能靠它那海量的、记录着无数‘既定事实’的历史底蕴,强行把被扭曲的现实‘扳’回来,像是用重物压平褶皱的布。但我们……我们没有那种体量和厚度。”

精神防线?这词听着就虚无缥缈。怎么构筑?用什么材料?

苏牧沉默着,目光扫过营地。他看到孩子们在空地上奔跑,虽然大人们紧张兮兮,他们却还能发出清脆的笑声;他看到老工匠们依旧一丝不苟地打磨着工具,那专注的神情本身就是一种安定;他听到风中隐约传来的、族人自发吟唱的史诗旋律片段,虽然不成系统,却带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营地中央,那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晶体上,那是林栀留下的希望之火。

“它要编织我们的噩梦,”苏牧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像是在对墨衡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那我们就给它看看,我们脑子里不只有噩梦!我们有记忆,有感情,有相信的东西!它想用恐惧当丝线,我们就用希望和真实给它织一面盾牌出来!”

这个想法有点异想天开,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计划很快被制定出来,名字倒是起得挺直白,就叫“心光壁垒”。核心就是那块纯白晶体,纽带则是早已融入营地生活的史诗旋律。他们打算构建一个不是强行连接所有人思维,而是共享一种积极精神氛围的场域。

具体怎么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考验人心。苏牧和墨衡带头,召集所有族人,不再只是例行公事地吟唱史诗,而是在吟唱的同时,努力回忆并分享各自生活中那些闪着光的瞬间——可能是第一次成功催生作物的喜悦,可能是劳累一天后喝到的那碗热汤的温暖,可能是孩子第一次含糊不清地叫出“爸爸”“妈妈”时的感动,也可能是危难时刻身旁伸出的那只援助之手。他们鼓励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小事微不足道,就把这些最真实、最细微的温暖感觉,在吟唱时默默地导向中央的晶体。

起初,这“心光壁垒”弱得可怜,像风中的烛火,随时会灭。那种无形的渗透还是能找到缝隙钻进来。有时,正干着活的人会突然动作僵住,眼神发直,喃喃说自己听到了早已逝去亲人的呼唤;有时,守夜的战士会惊恐地报告,看到围墙外的阴影像活物一样蠕动。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像瘟疫一样,稍不注意就会蔓延开。

但苏牧他们坚持着,每天都组织这样的集体“共鸣”。渐渐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注入的情感也越来越充沛。那些细微的幸福、平凡的感动、坚定的信念,汇聚在一起,竟真的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中央的纯白晶体光芒越发温润柔和,仿佛一个巨大的情感调和器,将这些纷杂的“心念”过滤、纯化,再化作一层几乎看不见的、带着淡淡暖意的光晕,以晶体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如同一个倒扣的透明琉璃碗,罩住了整个营地。

当“虚空编织者”的扭曲力量再次试图渗透时,撞上这层由无数美好记忆和坚定信念构筑的“真实之壁”,不再像之前那样长驱直入,而是发出了某种细微的、如同水滴烧红的烙铁般的“嗤嗤”声,那股阴冷感也随之大幅减弱。这壁垒无法像地脉之灵那样霸道地直接“校正”现实,但它像一层坚韧的过滤网,极大地削弱了那些恶意的侵蚀,给了族人喘息和辨识的机会。

地脉之灵那庞大的意念始终在默默观察。它似乎对生之地这种“土法炼钢”式的防御方式感到十分新奇。在它浩瀚如烟海的记录里,面对“虚空编织者”这类敌人,文明要么走向极端理性,试图彻底屏蔽情感,变成冰冷的逻辑机器(结果往往是失去创造力,最终僵化灭亡);要么就在泛滥的情感中彻底迷失,加速内部的崩溃。像生之地这样,不仅不压抑情感,反而试图将情感凝聚成防御力量的,还真是头一回见。这就像是用最柔软的棉花,试图去抵挡最锋利的针,看似荒谬,却偏偏生出几分意想不到的韧性。

几次三番的渗透受挫,显然激怒了或者说让那个藏身暗处的“编织者”失去了耐心。它的 tactics 变了,不再搞大范围的认知风暴,转而玩起了阴险的“精准打击”。它就像个最高明的心理侧写师,开始捕捉个别人心灵深处最细微的裂痕——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个深藏心底的愧疚,一份对未来的隐忧——然后,以此为蓝本,编织出几乎能以假乱真的个性化幻境。

一位名叫石峰的老兵,是营地早期的护卫骨干,在一次对抗腐化生物的战斗中,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没能拉住自己最好的兄弟,眼睁睁看着他被黑暗吞噬。这件事成了石峰心里永远的一道疤,平时从不提起,但夜深人静时,那场景总会不受控制地浮现。这天夜里,他在巡逻时,突然看到那个死去的兄弟就站在不远处,浑身是血,眼神哀怨地看着他,嘴唇翕动,无声地控诉着:“为什么……为什么不拉我一把……”石峰当时就如遭雷击,理智瞬间被巨大的悲痛和自责淹没,嘶吼着就要冲过去,幸好被身旁的队友死死抱住。

另一个例子是年轻姑娘小芸,她觉醒的能力是催生植物,但最近处于不稳定期,时灵时不灵,她一直害怕自己失控会毁掉大家辛苦耕种的田圃。结果在幻境里,她看到自己双手涌出的绿光不是滋养,而是变成了疯狂的荆棘,瞬间绞碎了整片粮田,周围的族人对她投来惊恐和责备的目光……这幻象差点让她精神崩溃,自己切断了对自身能力的感应。

这种针对弱点的攻击,比之前那种漫无目的的精神污染凶险十倍。它直接从内部瓦解人的意志,防不胜防。苏牧和墨衡那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像个救火队员,到处扑灭这些由心灵漏洞引发的“火灾”。纯白晶体的稳定波动能起到一些安抚作用,但面对这种直插心窝的“匕首”,效果也大打折扣。刚刚稳固下来的防线,又开始出现了细微的动摇迹象,营地里弥漫着一股疑神疑鬼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受到了考验。

就在这僵持不下、众人身心俱疲的时候,地脉之灵再次传来了意念。这次,它没有直接出手干预,而是像一位古老的图书馆管理员,从它那无尽的档案库深处,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份经过特殊“净化”和“提炼”的传承碎片。这份碎片来自一个早已消亡、名为“镜心族”的文明,他们不修武力,不发展科技,一生都在钻研“心灵技艺”,致力于洞察自我,明心见性。

这份传承的核心,是一种名为“心镜术”的独特法门。它不是什么攻击性技能,反而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健身操”。其要旨在于“观照自身”,练习者需要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意识如同一面平静的湖面,或者一块光洁的镜面,清晰地映照出自身升起的所有念头、情绪、欲望,甚至是那些潜藏在心底不敢触碰的恐惧和阴暗面。不评判,不压抑,只是如实地“看着”它们来来去去,明白它们只是心湖上暂时的涟漪,而非湖水的本质。所谓“自知者明”,当你能清晰地看清自己内心的所有动向时,外来的蛊惑和扭曲,自然就难以藏身了。

这法门,简直就是为应对“虚空编织者”的精准诱导量身定做的!苏牧和墨衡如获至宝,立刻将“心镜术”的基础观想法门传授给所有族人。练习的过程绝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它要求人们有勇气去直面自己内心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刚开始时,很多人坐不住,一静下来就被纷乱的思绪淹没,或者被冒出来的负面情绪吓到,根本无法进入“观照”状态。

但在史诗旋律的辅助安抚和纯白晶体的稳定光辉庇护下,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摸到了门道。他们学会了在情绪波动时,先不急着反应,而是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念“心镜术”的口诀,尝试跳出自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那个愤怒的、悲伤的、或是恐惧的“自己”。当“虚空编织者”再次试图编织幻境时,变化发生了。一些初步掌握“心镜术”的族人发现,他们能隐约“看”到那些侵入自己心灵的、外来的、带着冰冷黏腻感的“丝线”了!虽然还很模糊,但足以让他们警觉,从而有机会用坚定的意志力,像斩断乱麻一样,将这些恶意的连接斩断!

营地的精神防线,完成了一次关键的进化。从最初被动依赖集体共鸣的“光膜”,变成了现在每个个体都开始具备一定“免疫力”和“自洁能力”的坚强壁垒。虽然还远谈不上坚固,但至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状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