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心光壁垒(2 / 2)
欢呼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充满了自豪与信心。他们亲眼见证,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意志,构筑起了这不可思议的防线!
指挥中心里,紧张的气氛稍稍缓解,但核心层的几人依旧眉头紧锁。
“壁垒的防御机制很特殊,”墨衡快速分析着刚才撞击的数据,“它并非硬碰硬地抵消能量,更像是一种……规则层面的否定。凡是不符合‘存在’、‘自由意志’、‘可能性’这些底层设定的东西,都会被它视为‘无效’,甚至……‘不存在’。”
“就像电脑防火墙识别病毒一样?”一位技术官员类比道。
“比那更根本!”墨衡摇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忧虑交织的光芒,“它否定的是攻击本身的‘合理性’。这手段……太高明了。但是,消耗也极大。”他调出能量流向图,“维持壁垒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汇聚而来的信念之力。刚才抵挡那次冲击,消耗更是瞬间增大了三成。如果对方持续高强度攻击,或者……来一次我们无法想象的、超越当前信念总量上限的打击……”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大家都明白。信念这东西,是会波动,会疲惫的。再坚强的意志,也有极限。
“所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被动防御。”苏牧接口,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起源之心”,“这壁垒是结果,不是根源。根源是它。”他指着那跳动的光核,“‘建造者’留下它,绝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当缩头乌龟。我们需要弄懂它,它内部一定藏着反击的方法,或者至少,是让我们真正站稳脚跟的方法。”
接下来的工作重心立刻转移。林栀带领“心灵守护议会”中精神力最敏锐的一批人,尝试将意识更加深入地向“起源之心”内部探去。这不是简单的能量连接,而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如同用手指轻触水面般的意识共鸣。
苏牧则凭借自身悖论印记那种“超然”又“融入”的特性,试图从更本源的规则角度去理解这概念奇点的构成。墨衡的本源研究所则负责记录一切数据变化,从逻辑层面分析其运行规律。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甚至可以说是折磨。“起源之心”内部蕴含的信息量庞大到无法想象,而且不是以线性逻辑排列,更像是一个由无数情感、记忆、法则碎片交织成的、活着的星空。每一次深入,都像是将大脑扔进一个信息漩涡,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被同化。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在尝试连接时,突然痛哭流涕,然后又放声大笑,嘴里念叨着完全听不懂的古老语言,好不容易才被林栀强行拉回来,精神却萎靡了很久。
但付出也有回报。他们逐渐捕捉到了一些模糊的碎片:
他们“看”到了一片无尽的、冰冷的、万物趋于静止的“虚无”(那或许就是“寂灭”的本相),然后,一点微弱的、却无比倔强的“光”点亮了,那光中蕴含着“要有光”的决绝,那是“摇篮”诞生的刹那。
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悲壮而宏大的意志,那不是某个神明的创造,而是无数古老文明在面临终极消亡时,将他们最精华的文明成果、最深刻的记忆、最不甘的执念,如同百川归海般汇聚在一起,共同编织了一个庇护所,只为保存“可能性”的火种。这些文明的个体或许早已消亡,但他们的“集体遗愿”却化作了“建造者”的蓝图,化作了“摇篮”系统,也化作了这最终的防线——“起源之心”。
他们甚至隐约触摸到了一种超越了简单“秩序”与“混乱”对立的、更加玄妙的平衡之道——那是一种动态的、允许冲突、变化甚至错误存在,但最终会导向更加丰富和顽强存在的“生命性”法则。
这些发现,像是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们面前打开,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终极对决,少了一丝恐惧,多了一份虽然沉重却更加清晰的责任感。
然而,就在他们如饥似渴地探索时,地脉之灵传来了紧急警报!
“检测到目标规则结构出现适应性变化……正在分析……分析结果:目标开始模拟‘心光壁垒’的信念波动特征!”
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代表黑暗坐标点的那个红点旁边,开始出现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和波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原本冰冷、单调的秩序之力,正在极其迅速地学习和模仿,试图构建出一种看似温暖、充满诱惑性的“伪信念”波动!就像是一个顶级的骗子,正在精心伪造一把能够打开心扉的“钥匙”!
“见鬼!它在模仿我们!”墨衡一拳砸在控制台上,脸色发白,“它想用‘爱家园’、‘求和平’这类看似正面的口号,包装它那套‘归一’的核,骗过壁垒的识别!”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脊背发凉。这个敌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简直恐怖到了变态的地步!它不像是有生命的对手,更像是一个冷酷到极致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终极程序!
“立刻升级壁垒的识别算法!”苏牧立刻下令,声音冰冷,“把我们各文明最独特的、无法被简单模仿的文化印记、历史记忆、甚至是那些矛盾复杂的情感变量,全部加密编码进去!它想模仿?就让它模仿一下什么叫‘人性的复杂’!”
一场更加隐蔽、更加凶险的攻防战,在“心光壁垒”那看似平静的光幕之下,于微观的规则层面激烈展开。这不再是力量的碰撞,而是智慧与欺骗、真实与虚伪的较量。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到超越常规时空概念、被称为“逻辑深渊”的不可知之处。
一双“眼睛”缓缓睁开。那并非生物的眼睛,而是由无数破碎的星辰轨迹、冰冷的数学公式和不断生灭的逻辑悖论构成的复杂结构。它的“目光”跨越了难以想象的距离,落在了那片被微弱却顽强的心光所笼罩的星域上。
一个没有任何情感起伏,仿佛集合了宇宙间所有噪音和杂音的意念,在深渊中回荡,带着一种纯粹基于“逻辑”和“效率”的评判:
“……识别到非常规抵抗模式。防御机制具备‘概念性否定’特性,效率评估:低于绝对秩序,但高于预期。”
“……尝试适应性破解……进度受阻。目标识别系统嵌入了过量无逻辑情感变量,增加了模拟复杂度。”
“……结论:常规渗透效率过低。需要更直接的……‘压力测试’。”
“……授权执行:协议‘凋零之歌’。”
“……目标:瓦解‘心光壁垒’信念供给源头。”
随着这漠然的意念落下,在“逻辑深渊”某处,一片连最基本物理规则都趋于凝固和解体的绝对死寂区域中,一道细微的、如同玻璃碎裂般的痕迹,悄无声息地撕裂了“虚无”,向着“摇篮”系统,向着星火同盟的方向,蜿蜒而去。那痕迹所过之处,并非能量的湮灭,而是某种更根本的东西在“失效”,在“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