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登舰之门(1 / 2)
观察者零说完“评估到此为止”后,就没声了。他站在那里,那双盛着星云漩涡的眼睛看着苏牧,里头的光流转不定,像是在进行某种超高速的计算。苏牧感觉自己的灵魂,尤其是那枚悖论印记,像是被放在了一个无形的精密天平上,之前所有的回答、星火同盟付出的所有努力,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念头,都在被反复称量。
这沉默压得人喘不过气,每一秒都像一年那么长。
终于,零几不可查地点了下头,那清亮却又带着亘古气息的声音打破了凝固:
“算你们通过了。”
就这五个字,苏牧感觉一直憋在胸口的那股气,一下子泄了出来,整个人差点没站稳。成了!他们居然真的拿到了那张通往未知世界的船票!
“星火同盟,”零继续说道,语气还是没啥起伏,但苏牧隐约觉得,里面好像多了那么一丝丝……像是老师傅看到徒弟出师时的那种,极淡的认可?“你们证明了自个儿,有资格在‘方舟’那地方待下去,能继续成长,也能添砖加瓦。你们身上这股子‘变量’的劲儿,是朝着建设、包容的路子走的,没跑偏,这符合‘播种者’对‘火种’的念想。”
“那‘方舟’到底在哪儿?我们该怎么去?”苏牧赶紧问出最要紧的问题。别忙活半天,连门都找不着。
零没直接回答,只是抬了抬手。一直绕在他指尖的那缕“原初之色”突然亮得晃眼,像条灵活的光线小蛇,“嗖”地一下,钻进了苏牧的眉心。
苏牧没躲,任由那光流撞进来。
刹那间,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信息涌进他脑子!不是地图,也不是坐标,更像是一种……“感觉”,一种怎么跟那个藏在现实缝隙里的“方舟”对上暗号、建立联系的“法子”!同时进来的,还有关于“方舟”一些基本规矩的简单说明,以及一份……看着简单,但细品之下觉得水深无比的“登船须知”。
“该给的,都给了。”零的身影开始变淡,像要融进空气里,“‘方舟’不是个固定地方,它是个会动的、躲在真实和虚幻夹缝里的概念玩意儿。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点,用特定的共鸣法子,才能撬开一条进去的‘缝’。”
“给你们十个标准周期准备。定好哪些人走,带哪些东西,还有……”他的目光好像能穿透空间,看到那边还在忙活重建的星域,“想清楚怎么安排‘摇篮’里这摊子家业。上‘方舟’不是去躲清闲,是去扛更重的担子——得变成对付‘潮汐’的新力量。想明白了再动。”
话说完,人就没影了,跟来时一样突兀。
苏牧眨了下眼,发现自己还站在“万象学院”的大厅里,旁边的林栀和墨衡正一脸担心地看着他。
“他走了?”林栀问。
苏牧点点头,把通过评估的消息,还有关于“方舟”的那些弯弯绕绕,简单跟两人说了。
这消息在同盟高层一传开,立马炸了锅。有兴奋的,觉得总算能离开这鬼地方了;也有迷茫的,对未知的前路心里没底;更有责任感重的,觉得甩下家里的烂摊子走了不仗义。机会看着诱人,可责任也明摆着。上“方舟”,是能躲开“主脑”的追杀,能见大世面,但也等于把“摇篮”里这摊子事,还有那些正在冒头的畸变文明,都甩给了留下的兄弟。留下,就得继续在这越来越乱的泥潭里打滚。
吵了好几天,口水仗都不知道打了多少轮,最后总算定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分家。
挑出最拔尖的那批人——各领域的大学者、技术大拿、有特殊潜力的“变量”个体、还有一部分精锐战士,作为“火种”,带上同盟最核心的技术资料、文化数据库、还有跟“万变之源”的那点共鸣联系,跟着苏牧和林栀上“方舟”,去搏一个更高的未来。
剩下的人,由墨衡和青木族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领着,继续守着这片星域,经营“可能性同盟”,盯着“主脑”和那些长歪了的“变量”,算是给星火同盟在“摇篮”里留个根,留双眼睛。
这决定做得憋屈,谁愿意跟并肩作战的兄弟分开?可没办法,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为了文明能延续下去,甚至能走得更远,这步棋再难也得走。
定下调子后,整个同盟就像一架上了发条的机器,疯狂运转起来。筛选人员是最头疼的,名额有限,谁都想去,可都得按贡献、潜力、甚至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来排。闹情绪的、走关系的、默默伤心的,啥样都有。整理要带走的“文明精华”更是项浩大工程,不是啥都能带,得是可复制的知识、技术蓝图、文化核心,那些实体的纪念品、带不走的家园痕迹,只能忍痛封存或留给留下的人。被选中的人还要进行高强度适应训练,学习“方舟”的基本规则,模拟可能遇到的环境。
苏牧和林栀则关起门来,专心鼓捣那个最关键的“共鸣仪式”。根据零给的法子,他们得在星域里能量最稳当的那个时间点,调动起“万变之源”散出去后留在规则里的那点微弱“回响”,再结合所有要走的人拧成一股绳的集体意志,才能在那虚无缥缈的维度夹缝里,定位到“方舟”,并强行撬开一扇“门”。这活儿精细得像绣花,容不得半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