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古代美食种田文(2 / 2)
“但麻烦就麻烦在后人说的那几个地方。”
“头一桩便是清洗,须得用上大量的盐或精贵的面粉反复揉搓,光这一项,寻常人家便耗费不起。”
“其二,便是香料。”
“花椒等物,价比黄金。”
“不用香料,那骚腥味儿根本压不住!”
“可此物非世家大族,谁又舍得呢?”
“但世家虽舍得,却又怎会瞧得上这等腌臜物?”
“其三,便是柴火。”
“想将那玩意儿炖得软烂入味,非得大火熬上小半个时辰不可。”
“太平年月,百姓舍不得这柴火。”
“若是荒年……嘿,人都快饿死了,哪还有力气去折腾这个?”
“弄不好,还容易吃出病来,反倒死得更快。”
孙夫人闻言,不禁喟叹:“原来如此。”
“这般说来,非得是后世那香料如杂草、柴火不要钱的太平光景,才能将这边角料也玩出花样来。”
~~~~~~
大明,洪武年间。
一位翰林院待诏看着天幕,嘴角抽搐,几乎要控制不住面上的表情。
“码头扛大包的一天……七十文?!”
“这怕是哪路神仙治下的码头?”
“劳烦给下官指条明路,这翰林官谁爱当谁当去,下官也想去扛包了!”
他这吐槽并非空穴来风。
他这从九品的待诏,月俸折成铜钱,满打满算也就三千文上下。
若遇上米价腾贵,实际所得还要更少。
若按天幕所言,那扛包的力夫一月竟能挣两千多文?
这简直是在挑战他的认知底线。
莫说官员,就连码头上的真正的力夫们也炸开了锅。
“七十文?做梦呢!”一个老力夫啐了一口。
“遇上心善的东家,活儿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上一千文,那都得烧高香了!”
“平常能有个四五百文便谢天谢地,还时常要被克扣一二。”
此刻,这些真正的贫苦人算是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富人连想象穷人怎么活都想象不出来”。
后世的写书人或许自认清贫,但那“穷”与他们相比,已是云端之上的日子。
~~~~~~
大明,永乐年间。
朱棣心情颇佳,考校起大胖来。
“老大,你爷爷洪武年间,码头工人的月钱大概多少?”
大胖恭敬答道:“回父皇,约在五百至一千文之间。”
朱棣又问:“那地鼠之时呢?”
地鼠,是朱棣私下给建文帝朱允炆起的外号,源自后人猜测其剃发扮僧、钻地道逃亡的轶闻。
听到这称呼,朱高炽胖脸一颤,只得硬着头皮回答:“约是六百到一千文。”
“嗯?”朱棣鼻音一扬。
朱高炽立刻从善如流地改口:“是儿臣记错了,应是四百到九百文。”
朱棣满意地捋了捋须,这才抛出关键一问:“那朕御极以来呢?”
朱高炽如实禀报:“约在七百到一千二百文之间。”
“嗯!”朱棣这下满意了,声调都扬了上去。
“如此看来,朕治下的百姓,日子确是好过些了。”
朱高炽忍不住小声提醒:“父皇,月钱虽涨了,可这市面上的物价……”
他话未说完,朱棣便大手一挥,打断了他:“朕来问你,朕治下的粮价、盐价、布价,是不是比你爷爷那时更平抑?”
朱高炽张了张嘴,但事实如此,他只得点头。
“那便是了!”朱棣理直气壮。
“月钱涨了,活命的必需之物反倒贱了,百姓口袋里的钱自然就更经花,这日子难道不是更好了?”
“你还想如何?”
“难道要像后人那般,不仅要吃饱穿暖,还得顿顿有肉、天天新衣不成?”
他得意地总结陈词:“所以,这是不是证明,朕这个皇帝,当得还不错?”
朱高炽:“……”
他望着自家父皇,心中只剩下一句话:
人,果然是不能太讲道理的。
一旦不讲道理,便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