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圣:考上童生的我,光宗耀祖 > 第167章 金山寺文会

第167章 金山寺文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她连忙拉着沈宏的手,柔声道:“老爷,妾身刚才也是一时心急,并非有意顶撞您。您也知道,我就这一儿一女,自然想为他们谋个好前程,还望老爷体谅。”

“不过老爷若真看得起他,不如让明兰许配给他!正巧那赵弘文不是对明兰有过恩情吗?”

“若是这桩婚事能成,传出去也算是一桩美谈!”

沈宏叹了口气,对于这些建议不置可否。他也清醒了过来,虽然明兰他不是很在乎,但毕竟寄养在自家母亲名下,总归是要问问他老人家的意见。

更何况他也没必要早早的就贴过去,青年才俊外边有的是,于是沈宏拍了拍她的手:

“我明白你的心思,可婚姻大事,终究要看缘分,也得量力而行。好了,不说这些了,陪我喝杯酒吧。”

林小娘连忙应下。

~~~~~

几日后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

赵弘文便与孙文浩、吴洪仙一同启程,前往城外的金山寺。

马车行至山脚下,三人下车步行,刚踏上登山石阶,便见沿途香客络绎不绝,大多手持香火,神情虔诚。

石阶蜿蜒向上,足足有数千级,不少信众竟是一步一磕头,额头磕得通红,却依旧眼神坚定,口中念念有词,只求佛祖庇佑。

赵弘文三人见此情景,心中皆是感慨,这份虔诚,实在令人动容。

行至半山腰,一阵佛号声传来,只见前方空地上,几位身着僧袍的和尚正盘膝而坐,面前摆着粥桶与药箱,为过往香客施粥放药。

患病的香客围在一旁,和尚们闭目诵经,语调悠扬,片刻后,他们身上竟泛起淡淡的金光,佛光流转间,缓缓笼罩向患病的香客。

那些原本面带痛苦的香客,脸上渐渐露出舒缓之色,纷纷起身向和尚们跪拜致谢,口中不停念着“阿弥陀佛”。

赵弘文只觉一缕佛光掠过自己肩头,暖融融的,浑身都透着舒坦,心中不由好奇:“文浩兄,这便是神修的手段?”

“正是。”孙文浩点头解释:“金山寺的佛祖已有三阶巅峰的实力,随时可能突破四阶。”

“这些和尚的力量都源自佛祖的赐福,寺内最强的几位高僧,也能达到三阶中期,比佛祖低一个层次。”

“至于这些施粥的小沙弥,不过是一阶佛修,靠的是佛土中其他菩萨的赐福罢了。”

赵弘文恍然大悟,连写了一番书上看见的内容:“原来神修不靠天地灵气,全凭神灵赐福。难怪他们的实力时强时弱,竟是要看赐福神力是否充裕。”

吴洪仙补充道:“神修虽特殊,却也有短板,一旦失去神灵庇佑,便与凡人无异。咱们文修,终究还是要靠自身积累。”

三人在功德箱内添了香油钱,继续向山顶攀登。

不多时,金山寺的山门便出现在眼前,朱红大门上刻着“金山寺”三个鎏金大字,气势恢宏。

入了山门,便是大雄宝殿,殿内香火鼎盛,佛祖塑像庄严肃穆。

三人上前,各上了三炷香,却并未跪拜——这个世界的神祇本就是强大的修行者,他们敬重,却无需盲从。

刚上完香,一名小沙弥便迎了上来,双手合十道:“三位施主,主持方丈已在后院等候,前来参加文会的文修,已然到了大半。”

跟着小沙弥向后院走去,沿途景致骤然清雅起来。

院外是成片的竹林,竹叶青翠,随风摇曳,沙沙作响;院内点缀着几株红梅,寒梅怒放,暗香浮动;一条小溪穿院而过,溪水潺潺,溪上架着一座小巧的石桥;桥边立着一块青石,石上刻着“禅心”二字,字迹古朴,透着几分禅意。

这般景致,既有自然之趣,又含禅院清幽,正适合吟诗作对。

后院的亭台楼阁间,已有不少身着儒衫的文修聚集,或三五成群低声攀谈,或独自伫立欣赏景致。

孙文浩熟门熟路地为赵弘文介绍:“那位身着锦袍的,是郡望林家的嫡子林景渊,一手七言诗做得极好,童生境巅峰,此次恩科志在必得。”

赵弘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人文采斐然,正与旁人谈论经义,神色自信。

“旁边那位是郡望崔家的崔子瑜,擅长五言绝句,据说已悟出十五缕文气,实力不俗。”

孙文浩又指向另一人:“还有那位,是白水县的县豪张家的嫡子张启山,虽出身不如前两位,却极擅制政,若此次郡试考这方面,那他大抵是没有问题了!”

赵弘文一一颔首,与三人遥遥致意。

林景渊与崔子瑜只是淡淡点头,神色间带着几分世家子弟的傲气;张启山则较为热情,主动走上前来,与三人寒暄了几句。

片刻后,一位身着灰袍、面容清癯的老和尚缓步走出,正是金山寺的主持。

他双手合十,笑道:“诸位施主远道而来,贫僧有失远迎。今日文会,无需拘礼,诸位可随意创作一首诗,题材不限,若能得众人心悦诚服,寺中便以‘佛心玉佩’相赠,此佩可助文修稳定心神,对科举大有裨益。”

话音刚落,林景渊便率先走出,朗声道:“既然主持有命,晚辈便献丑了。”

说罢,他略一沉吟,开口吟道:“金山藏古寺,晨钟破雾来。香飘千里外,佛光照高台。”

诗刚吟完,便有不少人附和称赞:“好诗!意境开阔,将金山寺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

“林公子果然才学出众,这首诗怕是无人能及了。”

崔子瑜也不甘示弱,接口道:“晚辈也有一首:‘竹影扫阶静,梅香入梦轻。禅心无俗念,流水照空明。’”

众人又是一阵喝彩,纷纷夸赞两人诗作精妙。

赵弘文静静聆听,目光扫过院中的竹林、红梅与溪水,心中已有了腹稿。

待众人安静下来,他上前一步,缓缓吟道:“竹密风穿径,梅疏雪点枝。溪声传禅意,心远地自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