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圣:考上童生的我,光宗耀祖 > 第173章 安排交接工作

第173章 安排交接工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弘文心中自有盘算:他出身不高,根基浅薄,想要在官场立足并向上攀爬,唯有立下实打实的功绩。

越是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做出政绩,这是他展露能力的最佳舞台。

更重要的是,他知晓天剑宗宗主独孤剑已在平江县埋伏一年,近日便会收集齐当地乱党的证据,他此时赴任,正好可以借独孤剑之力大展拳脚,既平定乱象,又能收获功绩,简直一箭双雕。

但这些心思自然不能明说,赵弘文当即激发文心,一股正气凛然、不惧挑战的气息扩散开来,他神色坚毅地答道:

“晚辈昔日力薄,虽有心为民,却无施展之地。如今承蒙朝廷恩准,得入秀才境,有了些许能力,便想前往最需要改变的地方,为平江县的百姓谋一份安宁,为郡府分忧解难。”

老郡守眼中闪过赞许之色,不管赵弘文心中真实想法如何,这份主动请缨前往艰苦之地的姿态,已然值得肯定。

他当即颔首:“好!有志气!本官准了!你放心前往平江县,日后若有难处,可随时来见本官,郡府必会为你撑腰。”

赵弘文拱手谢道:“多谢郡守大人信任,晚辈定不辱使命!”

一旁的张启山等人见状,心中复杂不已,既佩服赵弘文的魄力,又暗自庆幸他选了最难的平江县,少了一个争夺优渥官职的对手。

其余人也陆续报出自己的选择:林景渊选了富庶的清河县县令,张启山则选了郡兵后勤之职,沈长柏自愿前往郡学担任文书,众人各自尘埃落定。

老郡守见众人都已选定官职,便吩咐手下拟定任命文书,待一切安排妥当后,便让众人各自回去准备,三日后启程赴任。

走出郡守府,沈长柏走上前,对赵弘文道:“赵兄,平江县凶险难测,你此去务必多加小心。”

赵弘文笑着点头:“多谢沈兄关心,我自有分寸。日后你我在各自岗位上,共勉之。”

他望着平江县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

赵弘文辞别沈长柏,即刻启程返回枣阳县。

抵达县城门口时,他翻身下马,对身旁的父亲赵老实道:“爹,你先回家族通知一声,先让族里人安心,我去县衙一趟,向县令大人汇报情况。”

老爹满面红光,连连点头:“好,好,你快去,爹这就回去报喜!”

说罢,便急匆匆地往赵家庄方向赶去。

赵弘文刚迈步向县衙走去,身后便传来一声熟稔的呼喊:“赵公子留步!”

他回头一看,正是沈家布行的掌柜沈万山。

沈万山快步上前,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听闻公子去参加郡试,不知此番考得如何?”

“侥幸得中,忝为案首。”赵弘文淡淡一笑。

“哎哟!恭喜恭喜!”沈万山连忙拱手道贺,语气中满是真切的敬佩,“公子真是天纵奇才,短短三年便从童生考中秀才,还是郡试案首,日后必定前程似锦!”

赵弘文心中微动,问道:“沈掌柜消息倒是灵通,只是我参加郡试之事,并未声张,你如何知晓我的动向?”

要知道,商人地位低下,即便知道他聪慧,也未必会关注他何时参加郡试。

沈万山笑着解释:“不瞒公子,前些天沈家二房举办婚宴,我恰巧在席间见过公子一面,故而知晓。”

赵弘文闻言,联想到沈长柏也姓沈,便随口问道:“沈掌柜与沈同知,可是同族?”

“公子慧眼。”沈万山谦逊地答道,“如今沈家分为大房和二房,大房主营经商置业、族人参军,二房则专攻文路,出仕为官。我是大房的庶子,与二房的沈同知是堂兄弟关系。”

赵弘文也是很客气的恭维:“原来如此,沈掌柜也是出身名门啊!”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赵弘文便与沈万山道别,继续向县衙走去。

县衙内,枣阳县令黄大人听闻赵弘文求见,连忙亲自迎了出来。

当得知赵弘文不仅考中秀才,还是郡试案首时,黄大人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贤侄!你这也太厉害了!短短三年,从童生到秀才,还是案首,老夫真是万万没想到!”

他心中暗自庆幸,当初幸好对赵弘文多有照拂。

原本他还想着,若是赵弘文落榜,便将他召来做师爷,借助赵弘文的才干提升自己的政绩。

——毕竟赵弘文这段时间修建码头市集、改造城内房地产、主张修建梯田,早已让枣阳县的面貌焕然一新,他的政绩也因此提升不少。

如今赵弘文金榜题名,黄大人更是热情拉拢,一口一个“贤侄”,亲切不已。

赵弘文也不摆架子,毕竟赵家根基在枣阳,少不了要仰仗黄大人照拂。

闲聊间,赵弘文委婉提及:“黄叔父,如今赵家已具备相应底蕴,小侄想为家族申请升为县豪家族,还望叔父能从中相助。”

黄大人毫不犹豫地答应:“贤侄放心,赵家的功绩有目共睹,升为县豪家族实至名归,老夫这就着手安排,顺水推舟罢了。”

随后,黄大人又问道:“你走之后,户房的位置该如何安排?”

“小侄已有计较。”赵弘文答道,“孙文轩如今已积攒两百丝文气,今年县试考中童生毫无问题。”

“再加上他这三年时间,一直是小侄的副手,对于户房一切事宜皆有了解,晚辈建议让他接任户书之职!”

黄大人点头赞同,各县的九品官本就是各地家族的私有产物,他也只是依照旧历提问一番而已,又笑道:

“对了,听闻你要去平江县任县令,老夫家族有一门姻亲恰是平江县人,老夫可为你牵线,日后也好有个照应。”

赵弘文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黄叔父!有您牵线,晚辈在平江便能少走许多弯路。”

他暗自感慨,大家族的关系果然错综复杂,黄大人这一手,既卖了他人情,又讨好了平江的姻亲家族,可谓两头得利,不过他对此求之不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