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406章 风起青萍末

第406章 风起青萍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层被动防御还不够。

当晚,在谢亦菲睡下后,萧亚轩独自坐在书房里,台灯的光晕照亮了她沉思的脸庞。她铺开信纸,开始用流畅的英文书写。她在考虑,是否要通过何先生或史密斯太太的关系,接触可靠的瑞士或英属维尔京群岛的银行及信托机构,将部分股票和现金资产,通过更复杂的离岸公司结构持有。这样一来,即使香港这边的身份受到冲击,也能为她们保留一部分退路和东山再起的资本。

这并非杞人忧天。67年的风波记忆犹新,香港的前景始终笼罩在不确定的阴云之中。为自己多铺设一条后路,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的必备智慧。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突如其来的调查,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涟漪虽微,却预示着水下可能潜藏的暗流与漩涡。萧亚轩知道,她们安逸的“等待”阶段或许即将结束。她们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警惕,在守护好腹中孩子的同时,也要守护好她们辛苦积攒下来的、通往未来的资本与希望。这场无声的较量,已经从战场和商场,悄然蔓延到了她们视为避风港的香港,逼近了她们的身份核心。

香港公寓的宁静,被这突如其来的调查蒙上了一层阴翳。萧亚轩放下电话,缓步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如同玩具模型般的车流与远处的维港。她看似平静,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如同最精密的计算机,评估着潜在的风险等级。

陈经理和陈律师的预警,绝非空穴来风。这“商业咨询”的触角,能同时伸向证券行和律师楼,说明对方并非等闲之辈,其信息网络和意图都需高度警惕。她回想起不久前一次与何太的下午茶,何太曾看似无意地提及,最近有几家背景复杂的“财务公司”,对市场上新崛起的、资金流活跃的“女士”颇感兴趣。当时只当是闲谈,如今想来,或许那已是某种征兆。

在这个华洋杂处、律法与人情交织、光明与阴影共存的社会,信息的价值有时更胜黄金。她依赖何先生、陈经理这类“内线”获取预警,对方同样可以利用其人际关系网进行窥探。这是一场无声的信息战。

她最核心的担忧,依然是身份。系统生成的“萧亚轩”与“谢亦菲”的身份文件,虽然天衣无缝,甚至能通过官方的核查,但毕竟是无根之木。若真有势力深挖下去,追问她们在南洋的具体产业、家族脉络,乃至资金从南洋到香港的流转路径,再完美的文件也架不住刨根问底。她们近期的资产购入行为,确实过于集中和醒目,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灯塔,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沉思片刻,她心中已有计较。她再次拿起电话,这次是打给一位通过史密斯太太认识的、在处理国际税务和离岸事务方面颇有声誉的英籍律师马克·温斯洛。她没有透露具体麻烦,只以“进行合理的家族财富规划与风险隔离”为由,预约了一次秘密咨询,地点定在对方位于毕打行的办公室,而非她惯常使用的陈律师行。

同时,她开始着手梳理现有资产。将股票、部分现金与名下物业进行切割,考虑通过设立离岸控股公司交叉持股的方式,增加追查真实所有权的难度。这一步棋风险与收益并存,操作复杂,且需要引入新的、未必完全可信的外部专业人士,但为了增加一层保护壳,这是必要的尝试。

做完这些,她回到书房,从保险柜中取出了那份系统生成的、符合特定境外区域法律的多伴侣关系缔结证明。她凝视着这份文件,目光复杂。这曾是系统“认可”的象征,此刻却也可能成为一颗潜在的炸弹。一旦她们的关系和身份受到深度质疑,这份超越世俗伦理的文件,将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她将文件重新锁好,深吸一口气。风已起于青萍之末,她必须在这股风酿成风暴之前,将根基扎得更深,将堡垒筑得更牢。她不仅要做一个精明的投资者,一个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更必须成为一个能够应对暗处冷箭的守护者,为了身边日益依赖她的“妹妹”,也为了她们共同孕育的、承载着所有希望的两个孩子。

窗外,香港的夜晚依旧灯火璀璨,但这光芒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