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408章 冬前的宁静:秋天的约定

第408章 冬前的宁静:秋天的约定(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谢亦菲站在她身侧,五个月的身孕让她处于相对舒适的孕中期。腹部已明显凸起,勾勒出柔和的曲线,曾经苍白的面颊如今恢复了少女时代的部分红润,如同被秋阳温暖过的果实。只是那眼神,早已洗去了往日的懵懂与脆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日益清晰的、混合着母性温柔与乱世磨砺出的坚毅。她们的存在本身,便是这空间里最动人的风景——孕育,等待,坚守。

桌面上,摊开着最新传递来的纸条,上面的字迹是廖奎熟悉的、力求沉稳的笔触:

秋深,念甚。

孩儿安好?

一切谨慎,待君归期。

寥寥数语,重若千钧。“秋深,念甚”,既是时令的陈述,更是心境的写照,暗含着前线局势的僵持不下与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悬而未决,那深重的思念几乎要透纸而出。“孩儿安好?”这是烽火线上的父亲最朴素、最沉甸甸的牵挂,是血雨腥风中唯一能让他感到自己挣扎意义的微光。“待君归期”,则是在这无边秋色与无尽等待中,她们能给予他的、也是给予自己的,最坚定、最不容置疑的承诺。

萧亚轩拿起笔,在另一张素笺上缓缓写下回音。她的字迹如今更显圆润平和:

秋实累累,孩儿茁壮,动静日显。

香江秋凉,添衣勿念。

同心守候,静待归期。

轩、菲

“秋实累累”,是对空间景象与她们自身状态最贴切的描述,蕴含着丰收与希望。“孩儿茁壮,动静日显”,将新生命的活力具体化,是能穿透空间、慰藉远方最有力的讯息。“同心守候”,则是她们之间无需言说的盟约,是两个女人在命运暴风雨中相互依偎、共同构筑的避风港。

放下笔,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默契已生。她们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空间内那片祥和丰饶、与现实截然相反的秋日美景。萧亚轩的手轻柔地覆在隆起的腹地,感受着里面小生命有力的胎动,仿佛在与那个远在苦寒之地的父亲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谢亦菲也学着她的样子,手抚微凸的小腹,眼神温柔而坚定,那里孕育的,是她与奎哥爱情的结晶,也是这个家未来的希望。

她们的背影,在空间模拟的秋日暖阳下拉长,相依相靠,构成一幅充满韧性的画面。这一瞬间的宁静与期盼,与想象中廖奎可能正在经历的景象——边境哨位上呼啸的寒风、深夜执勤时警惕的双眼、野战医院里冰冷的器械——形成了无声而强烈的蒙太奇。距离、环境、遭遇,都被这一份共同的“约定”所穿透。

镜头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意志,缓缓从她们身后拉远,越过书桌上那承载着千言万语的纸条,越过主屋温暖的灯光,融入空间那永恒而完美的秋色之中。灵韵山丘的色彩在视野中模糊,溪流声渐渐远去。

这祥和的景象仿佛变得透明,时空的壁垒在这一刻变得稀薄。隐约间,似乎能听到北方边境线上,那夹杂着雪粒的、呼啸而过的凛冽风声;同时交织进来的,是香港街头永不间断的、象征着繁华与疏离的隐约车流鸣笛。

希望与等待,牵挂与承诺,在公元一九六八年的这个深秋,被浓缩于方寸之间的纸条上,具象于两位母亲温柔的抚触中,凝结成了跨越山海、穿透烽火的,最具体、也最坚韧的形态——那是家的约定,是秋天的约定,是在漫长寒冬来临前,于心底深深埋下的、一枚关于重逢的种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