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假途伐虢迷雾重重(2 / 2)
双方达成了表面的一致。廖奎带着“初步合作”的成果返回安全屋,而“乌鸦”则相信这条大鱼已经即将入网。
一场名为“保护”,实为“假途伐虢”的惊险戏码,就此拉开帷幕。A队将扛起诱饵的重担,走向明处的危险,而真正的希望,则寄托在b队悄无声息的暗渡陈仓之上。
两辆覆盖着厚重篷布的苏制吉尔卡车,在黎巴嫩北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轮卷起干燥的黄土,如同拖曳着两条昏黄的尾巴。这就是“乌鸦”提供的“保护性转移”,A队全体——廖奎、陈剑、阿杰以及一名自愿加入充当护卫的贝都因战士(出于对萨利赫长老的忠诚和对背叛者的弥补),此刻就挤在第二辆卡车的车厢里。
车厢内光线昏暗,闷热异常。除了他们,还有两名面无表情、配戴着马卡洛夫手枪的“乌鸦”下属,名义上是护送,实则监视。引擎的轰鸣和车身的摇晃,构成了行程中不变的背景音。
廖奎靠坐在一个弹药箱旁,闭目养神,但感知场却如同无形的蛛网,细细探查着周围的一切。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除了这两辆卡车,还有不止一方的“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他们。
陈剑压低声音,用几乎不可闻的气流说道:“后面五百米,那辆灰色的轿车,跟了快一个小时了,换过两次车牌。”
廖奎微微点头,没有睁眼。这在他的预料之中,cIA或者罗斯戴尔家族的人,绝不会让他们如此“顺利”地投入苏联的怀抱。
就在这时,一直利用篷布缝隙观察外界的阿杰,突然用特定的节奏轻轻敲击了一下车厢板。那是代表“发现远程监视”的暗号。
廖奎和陈剑顺着阿杰示意的方向,透过缝隙向外望去。在远处一个光秃秃的山丘顶端,午后的阳光在某个点上反射出极其微弱的闪光,一闪即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不是苏联人的点,他们的人主要在车队前后。也不像叙利亚人的观察所风格。”阿杰的声音如同耳语,带着狙击手特有的冷静判断,“那个位置和伪装方式……更偏向摩萨德,或者cIA的精锐野外观察组。”
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的介入,让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是因为他们冲击边境哨卡?还是罗斯戴尔家族与摩萨德也有某种勾连?或者,仅仅是美国人借用了以色列的通道?
迷雾,愈发浓重。
中途在一处荒废的修道院遗址短暂休息时,廖奎主动走向负责他们这辆卡车的苏联小头目,一个名叫瓦西里的壮硕男人。廖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递过去一支烟。
“瓦西里同志,这一路……似乎不太平静。”廖奎点燃烟,深吸一口,目光扫过周围寂静的山峦,“我总感觉,有些不该出现的眼睛在盯着我们。美国人……他们真的会坐视我们抵达安全地带吗?”
瓦西里接过烟,粗犷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廖先生,既然选择了合作,就要相信我们的能力。”他吐出一口烟圈,语气带着苏式特有的强硬与自信,“任何试图阻碍我们行动的势力,都会付出代价。你们现在受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保护。”
这话听起来底气十足,但廖奎却敏锐地捕捉到,瓦西里在说这话时,右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并且他手下的其他人员,在休息时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戒状态,目光不断扫视着周围的制高点。这说明,他们同样感受到了压力,并且对所谓的“保护”并非百分百自信。
这次试探,让廖奎心中更有底了。苏联人并非全知全能,他们也在忌惮,这正好给了A队操作的空间。
当夜,车队在一个早已废弃、据说曾是法国殖民时期驿站的大院里停驻过夜。院子里残垣断壁,勉强能提供遮蔽。苏联人在院子内外设置了岗哨,气氛依旧紧张。
借着夜色的掩护和苏联岗哨主要对外防御的间隙,廖奎和陈剑假借检查车辆,凑到了卡车引擎盖旁,低声进行着最后的谋划。远处,阿杰则如同融入了阴影的石像,警惕地监视着可能靠近的耳朵。
“不能再等了,”廖奎的声音低得如同叹息,“明天中午之前,我们就会进入苏联人控制的核心区域,到时候再想脱身就难如登天。”
陈剑点头,用手指在布满灰尘的引擎盖上快速划动:“必须制造混乱。我观察过,前面大约二十公里,会经过一个三岔路口,靠近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那里情况复杂,是机会。”
“b队那边,何先生的‘幽灵’渠道已经启动第一阶段。”廖奎低语,“他们会在明天凌晨,伪装成国际医疗组织的志愿者,乘坐一辆运送药品的车辆离开贝卡谷地,方向是南部的西顿港。这是阿强刚刚用一次性密码接收到的信息。”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三岔路口,把水搅浑,吸引所有火力,为b队争取至少十二个小时的窗口期。”陈剑眼中闪过狠色,“然后,我们各自分散,按照备用方案,自行前往第三汇合点——塞浦路斯。”
计划的核心就是利用A队作为最耀眼的靶子,在预定的时间地点,主动引爆危机,将追踪者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为真正携带“货物”的b队创造悄无声息离开的机会。
“通知阿杰和那位贝都因兄弟,检查装备,做好准备。明天,我们将不再是诱饵,”廖奎的目光在夜色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我们将是点燃这片荒原的……烽火!”
迷雾依旧重重,但前进的方向已然确定。假途伐虢的最终阶段,即将在这黎巴嫩北部的荒凉公路上,以最激烈的方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