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气感疗伤陈督察的发现(2 / 2)
他仔细地清洗消毒银针,然后拿出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借着灯光,详细地记录下了刚才的过程——模拟绿色气感生机的意念要点、冰蓝色气感作为载体和控制的比例感受、施针的穴位、深度、气感渡入的强度与持续时间……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认真记录下来。
他看着笔记本上墨迹未干的记录,眼神深邃。今晚的意外成功,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融合气感之术,不仅是可以决定生死的阎王针,更可以是赋予生机的救命术!
他推测,这种基于能量(气感)和经络穴位的治疗方式,其原理或许具有某种普适性。既然对动物有如此奇效,那么……经过适当的调整和研究,是否也有可能,应用于人类?
这个想法让他心头一热,但随即又冷静下来。这涉及到的领域太过敏感和复杂,必须极度谨慎。但无论如何,这无疑是一项极其重要、潜力巨大的技术储备。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它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窗外,天色已微微发亮。廖奎看着在保温箱里沉沉睡去、呼吸平稳的小狗,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拯救一个生命的感觉,远比终结一个生命,更让他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油麻地警署大楼深处,一间狭小的档案室内,只有一盏老旧台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角落的黑暗。陈督察独自一人坐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间,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特有的陈腐气味。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将手中一份泛黄的南洋旧报纸复印件重重地摔在桌上。
报纸上清晰地报道了数年前一场震惊南洋的海难事件,一艘前往香港的客轮遭遇罕见风暴沉没,乘客名单中赫然列有“廖月生”及其部分家人的名字,生还者寥寥,记录显示“廖月生”侥幸获救,但其直系亲属大多罹难。后续的入境记录、资产转移文件看似都与此吻合,天衣无缝。
这条耗费了他大量时间和人脉去核实的线索,似乎走到了死胡同。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廖月生”这个南洋归侨的身份,在纸面上几乎无懈可击。
“太完美了……”陈督察靠在椅背上,点燃了一支香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完美得像是……精心设计好的。”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与“廖月生”几次接触的画面:在宠物诊所里,那份与商人气质不符的沉稳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警惕;在婚宴上,面对突然试探时,那近乎本能的、无懈可击的应对;以及线报提及的,其在九龙城寨事件(虽无直接证据指向廖奎,但陈督察的直觉始终将他与那晚的血腥联系在一起)周边出现过,还有那次码头袭击后,现场遗留的某些非典型格斗痕迹……
一个南洋富商,即便经历过海难,又怎么会拥有如此专业的反侦察意识?那种处理伤口时展现出的、超越普通兽医甚至大部分医生的精准与效率,分明带着浓厚的战场急救风格!还有那份对危险近乎预知般的敏锐感知……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商人该有的技能包!
陈督察勐地坐直身体,将烟头摁灭在早已堆满烟蒂的烟灰缸里。他推开那些关于海难和南洋背景的资料,转而调阅了另一份他吩咐下属整理的档案——康乐宠物诊所自开业以来,所有登记在册的、尤其是由廖奎亲自处理的疑难病例和手术记录。
他一份份仔细翻阅着,目光越来越锐利。记录显示,这位廖医生尤其擅长处理各种复杂创伤——动物打架造成的撕裂伤、被车辆撞击导致的内出血和多发性骨折、甚至是被虐待导致的严重器质性损伤……他的手术成功率高得惊人,而且手法描述中,多次出现了“精准定位”、“微创”、“快速稳定生命体征”等词汇。有些处理方式,在兽医教科书上都未必能找到,更像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以保住生命为最高优先级的、经过千锤百炼的实用主义技术。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兽医技术……”陈督察喃喃自语,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这更像是一套高度系统化、适用于恶劣条件的创伤处理体系,其核心是高效、保命。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报告纸上,用力写下了新的调查方向:
“调查方向调整建议”
对象:廖月生(疑为化名)
重点:不再局限于其南洋背景真实性核查。
新焦点:
1.其超乎常人的反侦察意识、危险感知能力及疑似军事/准军事格斗技巧的来源。
2.其精湛,尤其是针对复杂创伤的救治技术(目前体现于兽医领域)的知识背景与体系来源。
3.综合以上,高度怀疑其真实背景或与内地军方、特勤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一线作战部队、军事医学院、或相关特殊任务单位)存在潜在关联。需秘密排查相关领域流失人员或特殊退役人员名单。
写到这里,陈督察停顿了一下,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没有标识、纸张略显粗糙的简报。这是他通过某些不能明说的特殊渠道,费尽周折才弄到的一份高度简化和模糊的情报摘要。简报内容提及了北方边境珍宝岛冲突中,对方某支精锐小分队在战场上展现出的一种极其高效、不同于常规卫勤体系的战场急救技术,重点强调了其针对重伤员的快速稳定和生命维持能力,但具体细节语焉不详。
他将这份简报的复印件,轻轻夹在了刚刚写好的调查方向笔记之中。虽然这份简报信息有限,地域遥远,但那隐约透露出的“高效”、“保命”、“特殊体系”的关键词,与他从“廖月生”兽医手法中感受到的某种特质,产生了一种模糊却让他无法忽视的呼应。
灯光下,陈督察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和坚定。他感觉自己在迷宫中摸索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堵看似坚实的墙壁上,那道几乎微不可察的缝隙。顺着这道缝隙挖下去,或许,就能揭开“廖月生”身上那层神秘的面纱,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真相。他知道,这条路会更加艰难,甚至充满未知的风险,但作为一名警察的直觉和执着,驱使他必须继续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