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30章 青禾初芽击

第530章 青禾初芽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陈经理看着结算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背后已被冷汗湿透。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董事长,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震撼。这份胆识、决断力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远超常人。

然而,萧亚轩的脸上却没有太多喜悦。她盯着交易记录上,“海妖资本”在那波短暂反弹中的反应。

“不对劲……”她喃喃道。

她注意到,在振华的买单引发市场异动后,“海妖资本”原本有序的平仓操作瞬间停止,并且有几笔更大的、试图重新压制汇率的空单在极短时间内被撤回,撤单速度快得惊人,完全不像之前那种带着试探和从容的风格。

“他们的操盘手……好像换人了。”萧亚轩眼神凝重,“这种反应速度和对风险的规避意识,更像是……伦敦金融城顶级投行里,那些专门处理突发危机和对冲风险的精英团队的风格。”

陈经理闻言,仔细查看了数据,脸色也变了:“您说得对……这种撤单和风控模式,确实带有伦敦老牌机构的印记。难道……罗斯戴尔家族为了确保金融这边的万无一失,把核心的操盘团队换成了更顶尖的人?”

这个发现,让这次成功的狙击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他们虽然小赚一笔,并向对手明确传递了“振华懂金融游戏,并且敢玩”的信号,但同时也可能迫使对手提升了警戒级别,甚至动用了更强大的隐藏力量。

金融战场上的这一次短兵相接,如同黑暗森林中两声短暂的枪响。振华证明了自已不是待宰的羔羊,而罗斯戴尔家族则露出了更加狰狞和专业的獠牙。下一次,当这条金融巨鳄再次张开血盆大口时,其攻击恐怕会更加致命。

萧亚轩收起那份薄薄的盈利结算单,感受着其背后沉甸甸的分量。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反而因为她的这次“精准狙击”,进入了更加凶险、更加不可预测的新阶段。她必须尽快返回振华,与廖奎和谢亦菲商议下一步的对策。资本的世界,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深邃和危险。

就在萧亚轩于金融市场上进行着惊心动魄的狙击之时,系统空间内那片被灵泉滋养的三角区域,正悄然孕育着另一场静默的革命。

这里被三人戏称为“微型试验田”。与外界湿热沉闷的盛夏不同,三角区内始终弥漫着一种温润如玉、生机勃勃的气息。灵泉汩汩,波光粼粼,精纯的生命能量如同无形的薄雾,滋养着这片直径约五米的奇异土地。那几株最早被移栽进来、作为观察样本的普通铁线蕨,在持续不断的灵泉水和空间独特能量的浸润下,早已脱离了原本的形态。

它们的茎秆变得更加坚韧,呈现出一种近乎墨玉的深绿色,而新抽出的叶片,在舒展开后,叶肉呈现出半透明的翠色,最为奇特的是,叶片背面原本纤细的叶脉,竟隐隐浮现出一层极其微弱的、类似金属的银灰色光泽,脉络的纹路也比寻常铁线蕨更加复杂、规整,仿佛某种精密的天然电路。

谢亦菲半蹲在试验田边,神情专注。她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棉质衣衫,长发松松挽起,脸上带着研究者特有的沉静光芒。在她面前的一片蕨类叶片上,正进行着一项看似简单,却可能蕴含深远意义的实验。

她用一个特制的、尖端极其纤细的玉质滴管(由廖奎精心打磨,以避免任何金属污染),吸取了少量提前配制好的、浓度极低的硫酸铜溶液。她屏住呼吸,手腕稳定得如同外科医生,将一滴几乎肉眼难辨的微小液滴,精准地滴在了一片蕨叶背面那泛着金属光泽的主脉交叉点上。

三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奇迹在静默中发生。

那滴清澈的蓝色溶液,并未像在普通叶片上那样随意扩散或蒸发。接触叶脉的瞬间,溶液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沿着那银灰色的脉络迅速蔓延、渗透,蓝色的铜离子似乎被某种机制选择性捕捉、吸附。短短十几分钟,那片区域的叶脉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银灰色转变为一种清晰的、带着金属质感的澹澹红铜色,并且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隐约看到叶脉表面形成了极其细微、连贯的金属痕迹,宽度竟达到了微米级别!

“成功了……”谢亦菲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绽放出混合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笑容,“它们真的能选择性吸附铜离子!而且是在微观尺度上,沿着既定的‘脉络’进行!”

廖奎一直站在她身后,沉默地观察着整个过程。此刻,他蹲下身,伸出因常年握枪而略显粗糙的手指,极其轻柔地拂过那片呈现出奇异铜色的蕨叶。指尖传来一种微弱的、不同于普通植物的冰凉与韧性触感。

他的眼神深邃,如同望见了某种浩瀚的可能性。良久,他低沉而充满感慨的声音在静谧的空间内响起:

“看来,自然之道,真能补工艺之短。”

这句话,他曾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写下,那时更多是一种理念的倡导和绝境中的期盼。而此刻,在这片神奇的空间里,在这株小小的蕨类植物身上,这句话得到了初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印证!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来实现微观尺度的金属图案化?这若是能稳定复现并加以控制,其意义将远超他们最初的想象,或许真能绕开传统光刻和沉积工艺的某些瓶颈!

然而,就在希望之火被点燃的同时,一个严峻的现实也摆在了面前。

为了验证这种特殊属性的稳定性,他们之前曾尝试将一株最早出现叶脉金属化迹象的蕨苗,小心翼翼地移出三角区,栽种到外界一个模拟了相似温度湿度的花盆中。

结果令人失望。不过短短两日,那株在外界看来生机勃勃的蕨苗,便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蔫、失色,叶背上那层奇异的金属光泽迅速暗澹、消失,最终彻底枯萎,与普通死去的植物无异。它所展现出的那种特殊吸附能力,也随着生命的消逝而荡然无存。

萧亚轩此时也已处理完外部事务,心神沉入空间,正好目睹了廖奎的感叹和谢亦菲展示的移栽失败记录。

“它的生命,它的特殊属性,与这片空间,与这眼灵泉,紧密相连。”萧亚轩冷静地分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却也了然,“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能量环境,它就无法维持这种超越常理的状态。”

廖奎站起身,目光扫过这片生机盎然却又与世隔绝的三角区,缓缓点头:“这意味着,基于这种原理的生物制程,至少在目前,还无法脱离这个空间独立存在,更谈不上规模化应用。”

希望与限制并存。青禾初芽,展现了一条充满诱惑力的全新路径,证明了“以自然之道,补工艺之短”并非空想。但这株稚嫩的幼苗,还无法离开温室,去迎接外界的风雨。它既是突破的曙光,也清晰地标明了当前的边界——这条蹊径可以探索,却注定孤独,且无法一蹴而就。

他们将这株能够吸附铜离子的蕨类命名为“铜脉蕨”,并决定继续在空间内进行更深入的培育和机理研究,同时,在外界寻找可能替代或模拟这种特殊能量环境的方法。前路漫漫,但这第一株在灵泉滋养下展现出非凡潜力的“青禾”,已经为他们在黑暗的技术封锁中,点燃了一簇微弱却坚定的、属于生命本身的光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