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豪门根基与空间质变(1 / 2)
1975年的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色被两岸的霓虹勾勒得愈发璀璨。太平山顶,一栋新近易主的奢华别墅露台上,暖黄色的灯光与清冷的月光交织,勾勒出与两年前截然不同的景象。
露台视野极佳,俯瞰着脚下这片亚洲明珠最精华的夜景。廖奎与萧亚轩并肩而立,正招待着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电子业巨头代表。他们不再是两年前被“太平洋科技”围剿时那般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此刻,他们是主人,是合作方,是掌握着让对方不得不低下高傲头颅的技术筹码。
“廖先生,萧女士,‘青龙’系列的稳定性和你们在材料上的独到见解,确实令人惊叹。”一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德国企业代表举起酒杯,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恭敬,“我们集团非常看好这项技术在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关于技术授权的细节,我们可以再深入探讨。”
他的态度,与当初“太平洋科技”代表那种居高临下的打压形成了鲜明对比。实力,是国际商业舞台上最硬通的货币。
萧亚轩微微一笑,从容应对:“汉斯先生过奖了。振华始终致力于与有远见的伙伴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以及对我们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的充分尊重。”
她的话语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如今的“振华电子”,早已非吴下阿蒙。它不仅凭借“青龙”系列在高端音响和专业设备市场站稳脚跟,供不应求,更凭借其独步香江的电路板工艺和可靠性,悄然成为了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电路板供应商,隐然有了行业小巨头的气象。
商业上的成功带来了财富的急剧膨胀。当初在萧亚轩精准操作下购置的地产,价值已然翻了两番。秘密持有的九龙塘、半山等多处地皮,以及这栋用于重要社交的太平山顶别墅,都是这轮地产狂潮的受益者。而他们最早起家时购置、涨幅最大的那几块九龙塘地皮和半山旧楼,已在萧亚轩的决策下于高位套现,为家族带来了海量的现金流,足以应对任何风浪。控股的隆泰证券,在陈经理的操盘下,也借助这波行情和振华自身的声望,一跃成为华资券商中的翘楚。
家庭的根基,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厚。
湾仔那座被改造为堡垒的唐楼,依然是这个家庭最核心、最隐秘的巢穴。但在太平山巅,他们拥有了展示实力与接待重要客人的门面。
此刻,堡垒唐楼内,家庭教师刚刚结束今天的课程。廖霆锋、廖柏芝这对龙凤胎(1968年12月出生)以及廖韶涵(1969年2月出生)正收拾着书本。年仅六岁多的霆锋和柏芝,眼神中已时常流露出超乎年龄的沉稳与聪慧;五岁多的韶涵,则更显安静灵秀。他们的成长,在系统空间潜移默化的滋养和父母有意识的引导下,远超寻常孩童。
而在那片唯有他们三人能自由出入的【桃源仙境】中,变化同样显着。三角区的半径已从20米稳定扩展至50米,灵泉泊泊,生机盎然。更重要的是,廖奎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适应,终于重新掌握了一部分对系统空间的基础操控权——他可以通过集中精神,凭借意念,将不超过1立方米、重量在100公斤以内的静态无生命物体,存入空间或从中取出。
这一能力的限制颇多: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每日存取次数有限,且无法作用于活物或自身。但在关键时刻,这无疑是战略性的突破。此刻,在空间内,只有他们三人时,廖奎为了验证并让伴侣安心,首次进行了演示。他心念一动,脚边一个装着金条的小木箱瞬间消失,下一刻,又凭空出现在原处,仿佛从未移动过。
萧亚轩和谢亦菲眼中都闪过惊喜。这意味着,他们最重要的资产、证据乃至保命的武器,都可以有一个绝对安全的隐匿之所。
“太好了,”谢亦菲轻声道,“这比任何保险库都可靠。”
廖奎点点头,感受着精神力的细微消耗,沉声道:“还在摸索,但确实方便很多。”
露台上的宴会接近尾声,宾主尽欢(至少表面如此)。送走客人后,晚风带着寒意拂过。萧亚轩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她的私人号码。
她走到一旁接听,片刻后,脸色微微凝重地走了回来。
“谁的电话?”廖奎问道,察觉到了她情绪的细微变化。
“警务处副处长,私人线路。”萧亚轩压低声音,“语气很客气,先是慰问了两年前那起‘绑架案’,然后委婉地提醒我们,近期注意安全,尤其出入公开场合要多加小心。”
“哦?”廖奎眼神一凝,“官方警告?”
“不像正式的,”萧亚轩摇头,“更像是私人层面的通风报信。他暗示,最近有‘不明势力’在港活动,背景很深,目标不明,让他们也很头疼,让我们自己多加防范。”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
罗斯戴尔的威胁虽已远去,但“灰石”pc的阴影并未消散。上一次的重创,显然不足以让这类组织放弃。而振华电子如今的规模和掌握的技术,就像黑夜中的灯塔,吸引着更多贪婪或忌惮的目光。
太平山顶的繁华夜景依旧,维港的波光粼粼依旧。但廖奎和萧亚轩知道,短暂的和平或许即将结束。新的风雨,正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积聚。他们拥有的财富、地位、技术,乃至超越常理的系统空间与个人能力,既是守护家庭的坚盾,也可能是引来更强大恶龙的诱因。
豪门根基已筑,但脚下的土地,从未真正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