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除夕前夜与心的方向(2 / 2)
“等以后……如果真的回去了,我们想办法去找找看。”廖奎握住萧亚轩的手,低声说道,给出了一个承诺。萧亚轩回握住他,眼中泛起一丝泪光,点了点头。
谢亦菲看着这一幕,心中也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对自己血缘上的“外婆”感到陌生,却又因萧亚轩的伤感而揪心。她默默起身,去检查已经收拾得差不多的行李,将那枚象征着守护与联系的翡翠胸针,小心翼翼地放入随身行李箱最内层的夹袋中。
另一边,萧亚轩已迅速调整好情绪,将一份文件递给廖奎:“这是北美几个重点州的市场初步调研和潜在合作伙伴分析,你看看。”她的动作干练,眼神已恢复商界女强人的锐利,显示她已快速从私人情绪中抽离,投入到廖奎赋予的新角色中。
廖奎接过报告,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了共同的未来奋力前行。
除夕前夜的温馨聚会,在孩子们关于亲人懵懂的疑问、大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中缓缓流淌。谢亦菲的欧洲之行,廖奎回内地的规划,萧亚轩寻找亲人的念头,以及孩子们悄然成长带来的惊喜与触动……所有这些情感与计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特殊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篇章。
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聚,开拓是为了更稳固的守护。这个信念,在此刻,于每个人心中愈发清晰和坚定。窗外,隐约传来零星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八日晚,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庭小聚的温馨余韵仍在唐楼内流淌,孩子们已带着对“外公外婆”的懵懂好奇沉入梦乡,萧亚轩和谢亦菲也各自在房中,为即将到来的分别与新征程做着最后的准备,或梳理心绪。
廖奎轻轻掩上卧室的门,独自一人,踏着清冷的月光,走上了唐楼坚固的天台。
夜风带着寒意,拂动他额前的发丝。脚下,是香港不夜的璀璨灯火,维多利亚港的波光与摩天楼的霓虹交织成一幅繁华似锦的画卷。这里,是他起步的地方,是他建立起振华电子、结识向太何先生等盟友、构筑起这座家庭堡垒的舞台。这里的每一寸繁华,都见证了他的挣扎、崛起与守护。
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穿透了这近在咫尺的流光溢彩,投向了北方那片深邃无垠的夜空。繁星在遥远的天幕上闪烁,如同沉默的指引。
他缓缓从怀中取出那封来自老周的信。粗糙的纸张在指尖摩挲,那潦草而急切的字迹,在月光下依稀可辨——“家乡变化很大……盼着能交流新技术……实干的人有机会。”
这寥寥数语,在他心中掀起的波澜,远胜于香江的潮汐。
香港,终究是舞台。是积累资本、磨砺锋芒之地。这里的规则,我已熟悉;这里的游戏,我已能驾驭。但这里,不是根。
内地……那片广袤而沉默的土地,那里有延绵的山河,有厚重的历史,有数不尽如同老周般在困境中仍渴望突破、默默实干的人,那里,是亚轩失落亲情的故土,是亦菲血脉的源头,更是我……无法割舍的根与魂。
欧洲的试探,是为了打开新的市场,汲取更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北美的开拓,是为了赚取足够的资本,在全球棋盘上落下棋子。所有这些,看似是商业的扩张,实则都是在为最终的回归积蓄力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空有情怀,无法在那片复杂的土地上真正立足,更遑论改变什么。
系统选择了我,赋予我这“桃源仙境”,赋予我超越时代的知识。这些能力与知识,若只用于在商海中攫取财富,只为守护我这一家一室,是否……太过狭隘了?它们或许应该,也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哪怕只是让某些领域少走一点弯路,让某些“实干的人”多一些机会,这或许,才是这些馈赠应有的担当。
夜风吹动信纸,猎猎作响。廖奎的目光愈发坚定,如同北方的星辰,清冷而执着。
回归,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一个待选的计划。在此刻,站在香港之巅,眺望北方星空的这一刻,它已然成为一种清晰的、坚定的意向,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
时代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何先生的信息,老周的来信,内地隐约传来的风气变化,都在印证着这一点。他和他的一家,凭借非凡的际遇和多年的经营,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浪潮的前沿,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
一条路,是安于香港,享尽繁华,偏安一隅。
另一条路,是立足香港,放眼欧美,心系内地,将个人的命运、家庭的未来,与那片古老土地的新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的选择,不言而喻。
他收起信纸,双手撑在冰凉的栏杆上,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夜气。心中那片“桃源仙境”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意,空间内的灵泉涌动似乎更加欢快,那丝浩瀚的“生命脉动”也与之隐隐共鸣。
待谢亦菲欧洲之行探明前路,待北美布局初步稳定,待香港根基更加牢固……那时,便是他北上之时。
舞台,即将扩大。故事,也将翻开全新的篇章。而核心,始终未变——为了这个家,为了那份深植于血脉的根,也为了不负这超越时代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