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75章 雪夜抉择与慕尼黑暗流

第575章 雪夜抉择与慕尼黑暗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日。一场罕见的春雪席卷了北半球,从香港略带湿意的寒意,到北美内华达山脉的凛冽,再到柏林墙内外银装素裹的死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冰冷的白纱。

香港,湾仔唐楼。

深夜,书房的专用保密电话发出了低沉、不同于寻常铃声的震动。廖奎放下手中关于北美市场渠道分析的报告,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老周那熟悉却又比以往更加紧绷、带着电流杂音的声音,显然是通过极其不稳定的加密线路转接而来。

“廖先生吗?我老周。”背景音里隐约有风声呼啸,像是在某个空旷地带。“上次那批‘土特产’(指钛合金部件)的分析有眉目了吗?我们这边,‘地质队’(指相关科研单位)催得紧,急需一批更精密的‘勘探设备’来研究矿样结构。”

廖奎不动声色:“正在想办法。欧洲那边,精密‘设备’管制很严,尤其是‘光学勘探镜’(指光刻机及相关设备)。”

老周的声音顿了一下,再响起时,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只要能搞到最先进的那种‘荷兰镜’(明确指向阿姆斯特丹ASL等公司的技术),我们这边,可以想办法筹措五吨‘白云鄂博’的精选原矿(指富含稀土的战略资源)作为交换的一部分!这已经是……极限了!”

白云鄂博!廖奎的眼皮勐地一跳。那是内地最重要的稀土资源基地,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老周竟然提出用五吨精选稀土原矿来交换光刻机!这背后蕴含的急切与代价,让廖奎感到嵴背发凉。这已不仅仅是技术合作,而是触及到了更高层面的、关乎国家工业命脉的战略交换。他知道,这通电话的风险极大,老周几乎是押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在与他沟通。

“我明白了。”廖奎的声音沉稳,听不出波澜,“我会尽力促成‘设备’到位。保持静默,等待消息。”

挂断电话,廖奎久久沉默。窗外的雪花无声飘落,香港的夜景在雪幕中变得朦胧。五吨稀土矿换光刻机,这笔交易沉重得超乎想象。

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

萧亚轩下榻的酒店房间,暖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她心头的寒意。她刚刚结束与一家潜在分销商的艰难谈判,回到房间,正准备梳理一下思路,目光却被塞入门缝的一个厚实牛皮纸信封吸引。

没有署名,没有寄件人地址。她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用拆信刀小心地打开。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枚黄澄澄的、散发着淡淡火药味的步枪子弹壳。弹壳底部,清晰地刻着一个徽记——缠绕着荆棘的权杖与骷髅,那是罗斯戴尔家族的纹章!

信封的邮戳,赫然显示着“Reno, Nevada”!

内华达州!罗斯戴尔家族的触角,果然已经深入了美国!这不再是欧洲那种隐晦的警告和商业打压,这是赤裸裸的、带着北美西部蛮荒气息的死亡威胁!他们直接用一颗刻着家族徽记的实弹,宣告了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他们同样可以为所欲为!

萧亚轩握着那枚冰冷的弹壳,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愤怒、恐惧、还有一丝被冒犯的屈辱感交织在一起。但她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方选择这种方式,恰恰说明他们暂时还不敢,或者不愿采取更直接的行动,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

她立刻通过加密渠道联系了向太提供的本地安保力量,加强了自身和团队的护卫等级,同时将这一情况简要汇报给了廖奎。她知道,在北美的开拓,注定将伴随着更大的风险。

香港,湾仔唐楼,系统空间。

夜深人静,廖奎的意识再次沉入【桃源仙境】。空间内依旧宁静祥和,灵泉泊泊,三角区域的边界在雪夜的精神感应下仿佛更加清晰。他没有去碰那些存放着的武器和未来资料,而是径直走到了那片被他视为“战略沉思地”的区域。

他的意念微动,两样东西从空间的不同角落飞来,悬浮在半空中,并排而立。

一边,是马克·温斯洛律师通过秘密渠道搞到的、当前最先进的步进式光刻机(Stepper)的初步结构图纸和核心参数。虽然只是部分,且是即将被更新的型号,但其代表的精密制造巅峰,与老周那“五吨白云鄂博矿”的沉重呼唤紧密相连。这是通向未来信息时代的钥匙之一,冰冷,复杂,代表着极致的理性与工业美。

另一边,则是老周上次秘密会面时,除了那钛合金部件外,郑重交给他的另一件东西——一本纸张泛黄、封面印着红色字体的《鞍钢宪法》小册子。这本诞生于大跃进时期、强调“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的工业管理原则的文件,在此时此地,与代表最高精尖科技的光刻机图纸并置,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跨越时空的视觉与理念冲击。

一边是冰冷的科技图纸,一边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管理纲领;一边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结晶,一边是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们本属于两个几乎隔绝的世界,此刻却在这片神奇的空间里,因为廖奎的存在而产生了交集。

就在廖奎凝视着这并置的二者,思索着如何将图纸上的线条与《鞍钢宪法》中“技术革新”和“群众路线”精神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合内地的技术消化与创新之路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生长在灵泉旁、一直安静蔓延的那株铜脉蕨,仿佛感受到了主人心中那份对故土的深沉眷恋与抉择的艰难,其藤蔓状的枝叶竟然无风自动,缓缓地、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沿着铺在地面的软土,蜿蜒缠绕,最终形成了一个轮廓清晰、栩栩如生的中国地图形状!

叶片在空间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长江、黄河的走向,海岸线的曲折,都依稀可辨。尤其是北方那片广袤的区域,藤蔓缠绕得格外浓密坚实。

廖奎震撼地看着这一幕。这不再是巧合,这是空间、是这株神秘植物对他心念最直接的回应!它无声地指明了根基所在,强调了那片土地与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雪夜之下,三地三人,面临着各自的抉择与威胁。

老周押上国本,寻求技术破壁。

萧亚轩直面枪弹,开拓北美市场。

廖奎则在神秘空间里,面对着科技与体制、东方与西方的并置与融合,而那株铜脉蕨缠绕成的中国地图,已然替他做出了最终的抉择。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压力、所有的期望,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回归。不是简单的衣锦还乡,而是带着技术、资本、经验与超越时代的视野,回去参与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关乎国运的宏大叙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