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冰层裂隙和咖啡温度(2 / 2)
封瑶礼貌地回复了感谢,但心中的那根弦却微微绷紧。韩屿的出现和关注,时机过于巧合,仿佛总在她和徐卓远遇到关键节点时,适时地投下一颗石子,激起涟漪。她仔细查看了那些链接,确实有些价值,但并非解决当前核心瓶颈的关键。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关心,既不越界,又刷足了存在感。
她没有将韩屿的信息分享给徐卓远,直觉告诉她,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系统扰动”。她只是更专注于手中的任务,通过多方打听,甚至动用了重生前积累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人脉线索,终于辗转拿到了姜教授助教的联系方式,并凭借诚恳的态度和对项目需求的清晰阐述(隐去了技术核心细节),成功预约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只有十五分钟的见面机会。
见面当天,封瑶做足了功课,不仅仔细研读了姜教授那几篇佶屈聱牙的论文摘要(尽力理解其核心思想),还准备了项目简介中与姜教授研究可能产生交集的部分。徐卓远原本坚持要同去,但被封瑶劝住了。
“你去了,大概率会和姜教授就某个数学模型的底层逻辑争论起来。”封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试图缓和紧张气氛,“我知道那是你的领域本能,但第一次见面,我们先展示诚意和需求,建立连接比立刻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让我先去探探路,好吗?”
徐卓远抿紧了唇,下颌线绷紧,显然极不习惯将如此关键的技术求助环节完全交由他人,这违背了他事事亲力亲为、掌控一切的原则。但他看着封瑶沉着冷静、充满说服力的眼神,想起她此前处理人际关系的成效,最终艰难地点了点头,哑声交代:“保持通讯畅通。有任何技术性问题,随时联系我。”
封瑶独自前往理论物理研究所那座充满年代感、墙壁爬满常春藤的大楼。在姜教授那间堆满书籍和稿纸、几乎无处下脚的办公室里,她经历了重生以来最密集、最尖锐的十五分钟质询。姜教授是个头发花白、不修边幅的老者,穿着沾了墨水的旧衬衫,眼神却锐利如鹰,问题直指核心,毫不留情,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问到算法选择的必然性,甚至略带嘲讽地质疑本科生项目的实际价值。
封瑶顶住压力,摒弃所有花哨的说辞,尽量清晰、诚恳地阐述项目需求和应用前景,并适时、准确地引用了徐卓远提前为她准备好的几个关键数学模型切入点。她不懂深奥的数学原理,但她精准地传达了项目的潜力、他们面临的真实困境,以及他们对姜教授学术造诣的敬仰(这部分她做了额外功课,并非空泛奉承)。
十五分钟一到,姜教授便毫不客气地摆了摆手,像驱赶苍蝇一样,示意她可以离开了,并未给出任何承诺,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封瑶心中沉甸甸的,充满失落,但依旧保持着礼貌,躬身告退。就在她握住门把手,准备离开时,姜教授忽然头也不抬地,对着满桌的稿纸扔过来一句,声音沙哑却清晰:“下周三,同样时间,带看你们那个……卡在瓶颈上的算法核心代码过来。让写代码的小子自己来。”
封瑶猛地回头,只看到姜教授埋首稿纸的背影,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她的幻觉。一股巨大的喜悦混合着难以置信冲上心头,她强忍着激动,恭敬地应道:“好的,姜教授!谢谢您!”
走出研究所,傍晚的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却吹不散封瑶心头的火热。她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徐卓远。然而,手机屏幕先一步亮起,是徐卓远发来的信息,内容却让她的笑容瞬间凝固,心沉了下去:
“校园论坛匿名版出现关于项目的质疑帖,标题极具误导性,指向数据造假可能性。发帖Ip经过多层伪装,技术手段不低,非普通学生所为。已启动反追踪程序,但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另一条消息几乎同步涌入,来自韩屿:“封瑶姐,我刚无意间看到校园论坛上有些关于你们项目的不实言论,看着挺气人的。需要我帮忙联系我认识的管理员同学试试看能不能尽快处理一下吗?”
封瑶站在暮色四合的校园里,刚刚因攻克一关而升起的暖意,迅速被一股潜藏的、带着恶意的暗流所包裹。事业的征途从未平坦,刚现曙光,便遇阴云。而情感的棋局,也因这突如其来的风波,以及韩屿再次“恰到好处”的出现,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回复徐卓远:“稳住,我马上回来。清者自清,收集好所有原始数据和开发日志,准备应对。”
回复韩屿:“谢谢你的好意,暂时不用。我们可以处理。^_^”
冰层的裂隙之下,不仅有微光透入,也有寒流涌动。真正的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而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推手,究竟是谁?
【系统日志更新:
·核心系统(封瑶)成功完成高难度外部沟通任务(姜教授),展现卓越的情商、韧性及对主系统技术思路的精准转度,主系统(徐卓远)对其信任度与依赖度显着提升(+5%)。
·新增危机事件:匿名网络攻击。攻击源技术水平较高(非业余),动机不明(商业窃密?学术竞争?个人恩怨?)。主系统启动防御(证据整理)与反制(追踪溯源)程序。
·变量“韩屿”再次尝试介入,提供辅助支持(论坛管理),其信息获取速度异常,动机疑点增加。核心系统应对策略:礼貌拒绝,保持距离。
·核心系统应对危机表现冷静,优先选择与主系统协同内部处理,彰显团队核心凝聚力。
·当前态势:事业线迎来关键突破(姜教授愿意接触)与突发危机(网络攻击)并存,挑战升级;情感线中,主系统与核心系统纽带因共渡难关(技术瓶颈+外部攻击)而加强;外部催化\/干扰变量(韩屿、网络攻击源头)持续作用,局势复杂性增加。核心系统成长线进入高速发展期,面临综合能力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