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发展的下一步:西山煤窑(1 / 2)
太阳光芒照耀的地方,从来没有新鲜事。
与先前,并后来的男人们一样,在做完那档子不可描述的事情后。一位大贤者,不请而至...嗯,还是赶都赶不走的那种!
回到屋中,李斌仰躺在床榻上。
不算宽大的正屋内,此时被一道木质屏风,隔为了一大一小的两段。外间住着此时后院唯一的下人,王羽裳;而里间,自然就是咱们的李老爷...
美人香风在侧,李斌的脑中却一直在琢磨着宛平发展的下一步。
念头这玩意,一通百通。
既然想不通嘉靖今日的举动是想干嘛,那李斌干脆就不想了。
而说到发展,宛平能够选择的方向并不多,甚至极端一点说,宛平的出路已经被限定死了:
首先,黄册制度锁死人口流动。它不仅锁死了宛平发展的上限,更是开局就将如大基建、劳动密集型手工业等等行业排除出了宛平投资目录。
其次,当下是嘉靖二年,距离大明建国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余年。
用“王朝周期律”的说法,此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土地兼并极为严重的时代。
土地是农业社会、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大量的土地兼并便意味着社会上贫富差距得进一步加大。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上缺乏所谓的中等收入群体。
想要赚钱创收,要么,打下沉市场,去卷民众的生活必须;要么,就只能进攻高端市场,用奢侈品去收割王公贵族。
后者,就是不提奢侈品,那需要结合文化、时代、习俗等背景去塑造对应的阶级概念的种种运营手法,并不是李斌的强项。
单纯说这奢侈品的产品本身...
咱老祖宗都把奢侈品玩出花了好吗?!
比如宫廷丝绸中的珍品“云锦”,那饰如云霞的工艺、那以金丝、孔雀羽和真丝为主的珍惜原料,还有加工这些原料的匠人手艺。
哪一个都不是现在的李斌能够学会,或是掌握的。
与这些后世都难以仿制的顶奢产品去抢市场?
李斌还没膨胀到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地步。
而高端路线走不了,剩下的低端路线,也依旧看得李斌心里发毛。
所谓的民生必须,无外乎“柴米油盐酱醋茶”...
米,不用说了,宛平那就不是一个产粮的地儿。且农业社会里,被争抢、兼并最凶的就是土地,自己这小身板岂敢虎口夺食?!
盐,直接放弃。这宛平,一没矿盐,二不靠海,直接与盐绝缘;
油,宛平倒是能够搞搞。但北方缺水的局面,也注定了宛平发展植物油,出路不大。真想搞油,还得连着畜牧业一块搞,以动物油为主。
而畜牧业,投资高,能带动的就业相对较少,不太适合以官府作为主体去发展。
酱醋茶,也是大概的逻辑:不是没有适合的地理条件,就是没有发展的土壤。
唯独剩下一个柴,或者说,柴所代表的燃料,有点搞头!
京师西山煤矿,储量高到建国后都仍在挖掘。
可开发时间长、矿工岗位多、产品又是民生必须,适合官府主导运作。
更何况,这玩意还能顺带开发一个穿越小说必备神器:蜂窝煤。
只是在臆想蜂窝煤的广阔前景前,李斌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权贵侵占与私矿泛滥。
从派出皂隶沟通郊县,到借着硬钢建昌侯造势。自沼气工程卖与朝廷后,李斌所有的动作,都在为西山煤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