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交易,摊贩(2 / 2)
订单谈妥,契书已定。
可众人的脸上却丝毫没有轻松、惬意。
“好了,都别在这站着了。本官做东,请诸位贤达,吃点汤饼馄饨果果腹吧!”
在清平楼所在的演乐胡同口,李斌瞧见了一个熟悉的摊位。
他一马当先,迈步向前地向着那馄饨摊走了过去。在其身后,张赞第一个跟上,随后,其余人等也纷纷跟上...
“李大人?!您老人家这是公干,还是...”
“来吃点东西,你别紧张。瞧着我们这些人的人头,有多少人,上多少碗吧!哦不,多上两份,你这一份不够张胖子吃的!哈哈!”
在曾经摆过炸角摊的巷口,李斌熟络地和这周边商户打着招呼。
自从被嘉靖的“小心眼”给警告后,李斌便撤去了那个所谓的“李记油角”。在被任命为宛平知县后,李斌更是常常一连几周,都没空回这位于东城的黄华坊。
可这人虽不在了,名却越传越广...
甚至李斌此时还在这胡同里,瞧见了许多写着“李记油角真传”、“李进士炸油角”等字样的“李逵”幡巾。
此时撞见正主,那些个摊主,在李斌目光所及时,不由忐忑地低下了头。
“这些个奸滑之徒,胆敢如此污汉阳清名?!明日,愚兄就命人,给他们铺子掀了!”
跟在李斌身侧的毛凤韶,见到李斌的目光停留在那些幡巾上,顿时会错了李斌的意。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当初本官在这摆摊时,也的确传过一二手艺他们,他们如此宣传,倒也没错。”
笑着摆摆手,李斌引众人在街边的小条凳上入座。一边落座,李斌一边开着玩笑:
“说来惭愧,本官自幼家贫。年初登科,本该是高兴之事,可本官那时却是茶不思饭不想。”
“京城居,大不易。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有汤...”
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起到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若是在登科前,李斌说这话,最多能换来两句善意的宽慰;若是连功名都没有,那更是会遭人嗤笑为矫揉造作...
可现在,李斌身为正六品的宛平正堂。且京中各大基层衙门,或多或少都和他有所串联,更有秦金门生这一金牌背书。
有权有势之时,李斌再说这话,桌上立马就是一片“感同身受”。
从直白的“大人不必介怀,谁家以前还没落寞过呢?”,到稍显文艺的“守得云开见月明”...
唯有机敏的张赞,最是了解李斌。
他知道李斌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更不会为了所谓的名声,去和那些辛苦讨个生活的人计较。
李斌说这话,只是单纯地为了维护和毛知县的关系。以一种相对柔和的姿态,去阻止对方清街扫铺,保下这些摊主的营生。
以及,引起话题。
“唉,有时候感觉,这世事就是不停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听闻李大人初入京师之不易,真真是像极了咱们而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