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失控的言论(1 / 2)
嘉靖需要重责,但不能真的“重责”杨慎;杨慎需要表态,需要抨击嘉靖意图去掉献帝尊号中的“本生”二字,但又不能抨击得太过,真的惹恼了嘉靖...
这种源自不同利益诉求所产生的矛盾,在李斌眼里就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如自己与曾经玉河乡氏的矛盾一样。
站在玉河乡民的视角:以王氏为首的乡中大户,虽聚拢了全乡绝大多数的财富。但这些乡老们,却实实在在地保证了玉河乡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
站在玉河乡老的视角:他们出身玉河,财富也源自玉河,自当维护玉河人的利益。
甚至在知道,自然矿产资源迟早会有挖完的那么一天时,有意控制产出,将这有限的自然资源尽可能地留给玉河同胞独享。
这显然也是情理之中的表现,单从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亦是从未愧对过玉河人对他们的信任。
就连站在一般知县的角度:衙门摊派下去的任务,他们按时保量的完成;私下该给的“孝敬”也给,只要不碰西山榷利。这帮人完全称得上是县衙的好帮手、知县的好朋友!
可在流民入京,一片混乱之时。
他们护住西山榷利,想把这利留给玉河人的行为,便会和想要这榷利发展宛平、想要这榷利养活流民的李斌,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
在这种问题面前,对错,是没有意义的...
对玉河人来说,以王氏为代表的族老、乡老没错;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对流民,对宛平其余想要插手西山榷利的人来说,他们简直十恶不赦!
事情已经发生,李斌无意再去追责过去的对错。只是在默默旁观,狱中杨慎大发对嘉靖的责难之词时,总会让李斌控制不住地想到过去,想到自己曾任宛平知县时的点滴。
而这看着看着,十天时间,就这么悄然过去。
在这十天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官员意识到“嘉靖不可能一次性要了这么多朝官的性命”,甚至,他嘉靖都不可能一次性开革这么多人。
除了都察院、六科的风宪官,无论是通政司、还是六部,那都是朝廷政务运转中的核心实务衙门。
就是为了确保他朱明王朝的统治秩序稳定,他嘉靖也不可能长久地放任这些衙门严重缺员。
与此同时,作为实务衙门。这政务执行、流转中的门道、弯绕,又不是等闲新人可以直接上手操办的。
所以,他们非但性命无忧,大概率,还都能官复原职。
在有了这个认知以后,对诏狱的恐惧,便在渐渐消退。而诸位官员,对诏狱的恐惧感一消退,另有那躺在床榻上的杨慎,为了表达立场,不停地对“嘉靖乱制”开喷...
大概是在七月二十日,还是二十一日时,整个监区内,便都是此起彼伏的谏言之声。
一个个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的朝官,人人化身悍不畏死的诤臣。对“大礼议”的抨击声,亦是一浪高过一浪...
一开始,这抨击政治的言论还遵循着“大礼议”的脉络:喷嘉靖的点多还聚焦在“削献帝尊号中的‘本生’二字,是乱宗法”,或“廷杖辱士,与太祖爷定下的优待士绅不符”等等。
后来逐渐就演变成了对“护礼派”官员的攻击,比如,说张璁、桂萼之流,以奸佞惑主,实乃宋之秦桧云云;
言论,在没有管控的状态下,其失控的速度,远超李斌的想象。
七月二十四日,午后。
刚批完昨日题本的李斌,正躺在院中的树荫下假寐。忽然,就听得一个声音从监区中传出:
“陛下以献帝之子入继大统,本当尊孝宗为皇考、武宗为皇兄,方合‘兄终弟及’之祖制!今欲削‘本生’,改尊献帝为考,是弃正统而认私亲,与汉哀帝改定陶恭王为皇考、宋英宗争濮议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