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王阳明的考验(2 / 2)
顺便也解释了一下,为何自己直到赴任两个多月后,这才前来拜会的问题。
甭管真假,最起码在场面上,给出了一个说法。
“原来如此,贤侄倒是谦虚敬慎。但老夫不禁要问了,若是没这姻缘,同知莫不是不打算来老夫这吃杯清茶,闲谈风月?”
“可是担心,受老夫牵连?”
在钱德洪将一杯香茶放在李斌手边时,来自王阳明的考验也到了。
就是不知道这阳明公,是想考自己的情谊,还是政治嗅觉,亦或是...为人处世的理念?
哪怕有王琼这一层关系在,李斌也很清楚:
王家的关系归王家,自己归自己...
王阳明可以对王羽裳大加照拂,以回王琼之恩。但对自己嘛...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自己身上没个官位、功名,王阳明倒是不会吝啬钱财,保自己一个富贵。
可偏偏,自己身上不仅有官位,而且还不低。
那这意义,立马就不同了。
面对能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李斌从来不敢小觑对方。更是早在来前,就预设了,王阳明深知自己来意的情景。
是以,在王阳明的问题问出以后,李斌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阳明公说笑了,这江南之地,谁人不知乐山居士这里谈笑有鸿儒?若非公务缠身,某一早就来了。”
“阳明公曾督南赣之军,当知军卫糜烂,如国朝附骨之疽。如此顽疾累弊,岂是晚生这不通军务之人能擅动的,怎奈皇命难为、上情难却。”
“蒙周府台器重,添领清军一事后,晚生那是愁得夜不能寐啊!不做事,恐负上心;做事吧,又无从下手...”
“就如那蒙头前冲之人,徒费苦劳,却一无所获。幸得内子提醒,特来求阳明公教我。”
公务缠身?
王阳明笑了笑,李斌这个借口找得可真不够高明。
但这事吧,放在李斌身上,却也莫名的合适。
一个才登科不到两年的新进士,在许多同年还在候官的时候,便已高居五品府同知。
快速提拔带来的强烈获得感,以常理论,倒也的确会催生出人猛烈如火的干劲。到了地方,领了新差,便一头扎进去瞎忙活,倒是合情合理。
最起码,明面上,王阳明很难挑出李斌这话的错漏。
更巧妙的是,这段话,又像是在向王阳明解释自己的动机,又像是在谈此番到访的真正目的...
若是王阳明愿意帮忙,那便自然而然地深入话题;若是王阳明并非己方援手,这话也很难引人敌视。
一个巧妙的“上情”,直接混淆掉了“上官”还是“圣上”的问题。
堪称进可攻、退可守。
更令王阳明感到满意的是:不墨迹!
寥寥数语,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向问题的核心。而非与他东扯西拉的客套半天...
这一发现,令王阳明对眼前的李斌,第一印象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