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车上的旅行(2 / 2)
“这就是平原啊,”张宇喃喃自语,手不自觉地摸了摸玻璃。他想起地理课本上说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想起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地形图,可那些文字和图画,都比不上眼前这真实的景象——那么辽阔,那么平坦,仿佛能把人的视线都吸进去。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平地,在他的家乡,到处都是山,出门就要爬山,走到哪里都被山围着,像是被困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
车厢里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张宇也想拍,可他的手机像素很低,屏幕也裂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机放回了口袋。他想把这景象记在脑子里,记在心里,等以后回家了,跟父母说,跟村里的小伙伴说——他见过真正的平原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那种。
火车继续往前开,平原上的房子越来越多,渐渐连成了片。先是几间红砖墙的平房,然后是两层的小楼,再后来,出现了多层的居民楼。路边的商店也多了起来,有卖衣服的,有卖零食的,还有写着“中国移动”的营业厅。张宇看见有人在路边的公交站等车,公交车的车身是红色的,上面印着广告;看见骑着电动车的人穿梭在马路中间,车筐里放着刚买的菜;看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地往前走。
他突然觉得,那些让他沉重的东西——查成绩时的失落,高考失利的沮丧,父亲的失望——好像都被火车轮甩在了身后,被窗外的风景冲淡了。
中午的时候,张宇泡了一碗方便面。方便面的香味在车厢里弥漫开来,他吸了吸鼻子。他一边吃面,一边看着窗外,生怕错过什么新鲜事物。
下午两点多,阳光正烈,火车突然毫无征兆地放慢了速度。张宇原本正有些昏昏欲睡,这一下被惊醒过来,他揉揉眼睛,看向车窗外。
只见远处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呈现出一种浑浊的黄色,仿佛是被掺入了大量的沙子一般。河面异常宽阔,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对岸的影子。
河面上,有几艘巨大的船只正缓缓地向前行驶着。这些船都非常庞大,船身被漆成了深灰色,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古朴。它们的速度很慢,仿佛是在悠闲地漫步,船尾则拖着长长的白色浪花,像是在水面上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张宇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不禁好奇地问对面的女孩:“那是长江吗?”
女孩闻言,也好奇地探头看了一眼,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对,这就是长江。长江可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哦,它不仅能够通行大型船只,还能用来发电呢。”
张宇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他在课本上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见过长江的图片,可当他真正亲眼看见长江时,还是被震撼到了。河水滚滚东流,带着一股磅礴的气势,像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卷走。河岸边的沙滩上,有几个孩子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在蓝天上变成了小小的黑点。他想起家乡的小河,河水很清,却很窄,最宽的地方也只有十几米,跟长江比起来,就像一条小溪。
没过多久,火车开上了一座大桥。张宇从窗户里探出头,看见桥下的长江水在脚下流淌,桥身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铁轨在桥上延伸,像是一条银色的带子。桥两边的护栏上,挂着红色的灯笼,风一吹,灯笼就轻轻摇晃。
“这桥真长啊,”张宇感叹道。
“这座桥叫长江大桥,能走火车,还能走汽车,”女孩说,“等咱们到了南方,还能看见更宽的桥呢。”
张宇点点头,眼睛还是盯着窗外。他第一次觉得,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除了家乡的大山,还有这么多他没见过的东西——隧道、平原、长江、大桥……这些曾经只在电视和课本上出现的事物,现在都变成了他眼前的风景。他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想起出发前,偷偷收拾行李时的紧张。那天晚上,他趁母亲睡着了,把衣服塞进帆布袋,不敢开灯,只能借着月光摸索。他怕母亲发现,怕母亲用失望的眼神看着他,怕母亲哭泣。可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他要走出大山,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火车驶过大桥,长江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窗外的房子越来越密集,高楼也多了起来,有十几层的,也有二十几层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汽车、公交车、电动车,还有偶尔驶过的卡车,喇叭声此起彼伏。
张宇的心跳越来越快,他把脸贴在玻璃上,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看见路边的广告牌,上面印着穿着时尚的男女,手里拿着手机或者饮料;看见商场的大门,进出的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穿着短裙,有的穿着短袖,和家乡还穿着外套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见公园里的人们在散步,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带着孩子放风筝。
张宇心想,这就是大城市,就是大城市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