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红楼:开局救驾,赐婚黛玉 > 第31章 前途

第31章 前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深入研究过红楼的世界,知晓诸多名留青史的诗人。

为避免露馅,只能挑选些生僻诗词来“借鉴”。

此谓借鉴,非抄袭也。

成人世界,何来抄袭,唯有借鉴罢了。

“翠玉初结实,正宜待凤翔。”

“竿竿翠色浓,个个绿荫凉。”

“溅阶阻流水,穿帘碍炉香。”

“勿摇清影碎,美梦日初长。”

贾琮缓步而出,吟咏出此诗。

众人无感,唯贾元春眼角含泪。

此诗正映其多年遭遇。

少女时,被送入宫闱。

凤凰涅槃枝头立,今朝归府,如梦一场。

梦醒时分,方觉宫廷之险恶。

黛玉自幼聪慧,亦听出诗中深意。

感叹三哥哥果真不凡,竟能作出如此贴合之诗词。

既暗讽贾母等人送元春入宫之卑劣,又无形中传达出元春姐姐此刻的心境。

“宝玉,轮到你了。”

贾琮自信满满地归座,对贾宝玉说道。

一听要自己作诗,贾宝玉小脸皱成一团。

又是故作姿态地转了几圈,贾宝玉始终未能吐出一字。

王夫人不禁蹙眉。

莫非今日,这衔玉而生的宝玉,要被贾琮这庶子压过一头?

她心有不甘。

转头望向丈夫贾政,只见他脸上亦露出无奈之色。

最终,贾宝玉一词未作,愁眉苦脸地回到贾母身旁坐下。

见贾宝玉如此,贾敬也不再伪装。

直接宣布,国子监的名额归贾琮所有。

若贾琮有意从文,待秋闱之时,可前往国子监报到。

一旦进入国子监,科举之时,便可直接跳过乡试,直接参加秋闱。

秋闱中榜后,便是殿试。

殿试过后,跨过文华门,正式确定状元归属。

可以说,国子监,乃是科举之捷径。

“敬兄,不可啊!”

“琮儿身强力壮,还是去军营历练为好,莫要浪费这国子监名额!”

贾赦继续劝说贾敬。

王子腾在一旁看得羡慕不已。

那可是国子监名额啊。

寻常人家若想考入国子监,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回想自己当年考国子监的艰难。

再看看人家,好好的国子监名额,竟然互相推让。

真是暴殄天物。

王子腾心中暗呼,你们不要,可以给我儿子啊。

他儿子王忠还盼着国子监名额呢。

最后,王子腾实在受不了这二人的虚情假意,起身告辞。

王子腾刚走,贾琏便带着贾珍与贾蓉走了进来。

见到父亲贾敬,贾珍猛地一颤。

想不到,竟在此处遇见父亲。贾敬见贾珍踏入门槛,冷冷地哼了一声,声音沉重。...

贾珍被这气势一骇,连话都不敢轻易出口了。

他在宁国府的种种劣迹,早已传入贾敬耳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此刻正商议着王子腾的事,贾敬也不便当场发作。

“恩侯,您就别推脱了,我心意已决。”贾敬开口道。

“倘若日后琮哥儿投身军营,无需此名额,那自当归蓉哥儿所有。”他言辞恳切,不容置疑。

贾蓉刚进门,一脸茫然,心中嘀咕:什么名额?但碍于辈分最低,只得按捺住好奇,不敢贸然发问。

听闻贾敬提及贾蓉,却未提及贾宝玉,她心中略有不悦,却也未表露出来。

贾敬向林黛玉等人摆了摆手:“你们这些女眷,且先退下,我们有要事相商。”

贾探春聪慧过人,见状便知趣地领着林黛玉等人离去。

荣禧堂内,仅余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位女眷。

见王夫人等并未离去,贾敬眉头微蹙,显出不悦之色。

按旧规,家族议事,女眷理应回避,这是宁国公贾源定下的铁律。

“政哥儿的媳妇,你们也退下吧。”贾敬对王夫人言道。

贾母闻言,面色微变,心中暗自思量:莫非我也要被请出?

“敬哥儿,我这老骨头也要走吗?”贾母语气中带着几分阴沉。

贾敬摇了摇头,缓和气氛道:“婶娘自然不必,我此次归来,正是因婶娘而在。”

“我长年不在府中,恩侯为避敌眼,选择隐忍。”

“这些年,全赖婶娘为贾家操持,辛苦了。”

贾母听罢,脸色稍缓,心中倍感欣慰。

然而,贾敬接下来的话,却让她心头火起。

“婶娘,王子腾欲任京营节度使,我实难赞同。”

“恩侯已重获圣宠,京营节度使一职,理应为恩侯预留。”

“若落入外人之手,我实难安心。”

贾母心中明白,这是对自己决定的质疑。但她早有准备,从容反驳:

“敬哥儿,你离家多年,对贾家现状恐有不知。”

“若家中男儿皆可靠,又何须外人相助?”

“你瞧瞧,这满屋的男丁,不是玩乐就是饮酒,可有谁为贾家未来着想?”

贾赦听后,脸色一沉。自己住马棚明明是母亲的决定,怎就成了自己贪玩所致?

偏爱二房的贾宝玉,倒成了贾母滥用权力的借口。

“老太太,琮哥儿既得圣恩,我欲年后送他往九边历练,若能立功,封爵指日可待。”

“琏哥儿,我亦打算让他前往西南,那里倭寇猖獗,正好建功立业。”

贾赦道出自己的计划,对两个儿子的未来已有了安排。

言罢,他转向贾政,心中好奇贾政对贾宝玉有何打算。

想当年二房的贾珠,才华横溢,却因王夫人的愚昧而葬送前程,最终死在书案前。

他可不想让贾宝玉重蹈覆辙。

见荣禧堂内众人目光齐聚于己,贾政神色略显慌乱。

他性情淡泊,酷爱读书,却因故未能参加科举,反被太上皇赐官。

如今,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为他请了多位先生,却都被气走。

对于贾宝玉,他也颇感无奈。

最终,贾政开口道:“我打算让宝玉走文途,参加科举。”

未等他话音落下,贾宝玉轻轻扯了扯贾母的衣角,示意她帮忙说情。

对于读书,他实在是厌恶至极。

哪有姐妹们在府中玩乐来得开心自在。

贾母自然瞧出了贾宝玉那点小九九。

轻啜一口茶,润了润喉,缓缓道:“宝玉素日里就不爱啃书本,强求不得。”

“咱们家的富贵,几辈子都花不完,宝玉留在家里也挺好。”

贾敬一听,脸色沉了下来。

这婶娘真是天真得可以。

贾家眼下的境况,若不找条出路,不出两代,怕是要败落。

朝堂上,贾家已没了发言权。

宫里也没个耳目,连个小太监都敢上门打秋风。

搁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