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熬制白糖,挑灯夜战龙虎榜(2 / 2)
糖与蜂蜜在汉代属于稀缺资源,既是高级调味品,也是祭祀用品。
《周礼》记载,祭祀需要准备“饴、蜜”作为祭品--饴是麦芽糖,蜜就是蜂蜜,至于蔗糖,一来交州偏远,二来本地蛮族时常反叛,不仅产量低,还只有粗制的红糖,根本上不了台面,难登大雅之堂。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遣策”上,就记载有唐\/糖一笥与蜜脯等随葬物品。
张梁将书信、新编密码本与系统兑换的白糖,通过系统渠道,加急发往洛阳。
洛阳太平号里又将出现一样爆款产品,若吕强以此进贡,又能刷一波好感,简在帝心。
点上油灯,灯火如豆,一点都不敞亮,又添上几根蜡烛,光线好上了不少。
掏出纸笔,张梁开始撰写龙虎榜,将自己记忆中留名青史的人物,一一列举。
“吕布、张飞、黄忠、许褚、张辽、太史慈、甘宁……”
“陈宫、张昭、陈群、荀彧、徐庶、诸葛亮、司马懿……”
洋洋洒洒,列出了百余人的名册,其中不少人此时还没出生。
等明年平定高句丽,打响名号后,就可以让各地太平号按图索骥,广纳良才,扩充实力。
放下笔,外面点起了灯笼,侍女幽幽过来敲门,已经到了吃餔食的时候。
码字累人,张梁也是深刻体会到了,揉了揉酸胀的手腕与手指,将纸笔收进空间,明天在系统里查查各人的籍贯,将名册信息细化。
“茶舍那边有没有送餐过去?”张梁问道。
“几位先生下午外出,并未在茶舍二楼。”
“外出了,可曾知道去哪了?”
幽幽思索着回到,“先生出门前,让婢子去关的门,似是去了城西工学院。”
知道了去向,张梁也不再多问,曲阳的治安没有问题,三人还都是男子,不会出什么问题,明天再去看看教材编纂的进度也不迟。
……
第二天一早,李孚与黄龙已经到了张家。
给他们互相介绍后,三人一道出门,将曲阳城中几家太平号的铺面都走了一遍,其中有几家铺面是张梁外出时,由李孚一手操办的,此前张梁都不清楚情况。
随后,各铺面的经营状况,由李孚对黄龙进行介绍,接下来几天时间,就交给他们彼此交接,下月初一,李孚就将开始辽东之行。
张梁不再干预这些琐事,回到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书房的糖锅。
经过一夜缓慢冷却后,糖浆已经在棉线上结出冰糖晶体,晶莹剔透的小方块,看起来格外爽心悦目,锅底剩下的糖浆则是凝成了一大块。
掰下一块冰糖,入口清甜,不似红糖的焦香,也不似白糖的绵软,更加温和醇厚。
敲碎锅底的糖块,这些是不规则结晶的冰糖,带着些许没被过滤干净的色素与杂质。张梁看不上,但有的是人愿意抢着要。
刚将糖块收集好,锅还没搬出去,就听见外面响起一阵马蹄声,进门而来的是行色匆匆的张宝。
“三郎快随我来!”张宝冲进书房,语气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