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48章 德胜渡口,江东鼠辈有缘由

第48章 德胜渡口,江东鼠辈有缘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六月初三,卯时,天色已经亮起,张梁三人整装待发。

马匹经过这些天的精心调养,毛色油亮,新钉的蹄铁踏在石板上,哒哒作响。

赵老管事打包了不少干粮与换洗衣物,张梁虽然用不上,也还是一一收进行囊。

正要启程时,赵老却出言询问,“公子此去高密,千里迢迢,不知打算取道何处?”

张梁略一思索,说道,“我准备横穿兖州,经徐州,再自琅琊国北上去高密。”

赵老缓缓摇头,“公子,你们不带护卫,只有三人,轻装简从,若全程走陆路,纵使一人双马,也难免人困马乏。”

他枯瘦的手指指向一墙之隔的雎水,“不如改道北上东郡,从濮阳换乘舟楫。顺大河而下,人马皆能休整,还可以日夜不休,比骑马只快不慢。等到了乐安国再上岸,走两三日陆路便可抵达高密--如此水陆兼程,方是上策。”

张梁闻言,顿时觉得赵老言之有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若是按照自己的路线,前几天马力还够,越往后越是人困马乏,只怕到了月中不一定能抵达高密;走水路顺流而下,中间人马还能修整几天。

他从善如流,郑重应道:“便依赵老所言,改走濮阳,水陆兼程。”

临行前,他将封甫留下的玉佩交给赵老,再三叮嘱,“赵老,返回曲阳之前,还请赵老持此信物往三服官署找那封甫要人,务必将那两位织工带回曲阳。此二人于我有大用。”

能不能复刻出带字的织锦,就着落在这两名老织工身上了。

赵老收好玉佩,应下之后。三人六骑当即启程,当天下午抵达了冤句县,在城中休息一夜后,第二日傍晚,来到了濮阳德胜渡。

濮水在这里汇入黄河,濮阳坐落于濮水之北,因而得名。周代称为濮阳,秦时设濮阳县,宋代叫做“澶渊”,历朝历代都是水陆要冲,“据中国要枢”,是兵家必争之地。

八百年后,宋与辽国,将在这里签订“澶渊之盟”,虽说是兄弟之盟,实则是丧权辱国。

望着眼前漕运繁忙的渡口,河风拂面,舟楫往来,三人将在此转换行程,开启下一段水路之旅。

趁着天色还早,三人骑着马在濮阳城溜了一圈。

“两位赵兄弟,濮阳乃兵家要地,你们在校场操演多时,今日咱们便以濮阳为例。”张梁扬起马鞭,指着远处的德胜渡,说道,“若是他日需要你们攻取此城,该当如何?”

赵雷跟在张梁身后,落后半个马头,“公子,濮阳南临濮水,北接大河,二水交汇于城东北,唯有城西一带地势平阔。守城者只需扼守渡口,便可集重兵于西面,御敌于外。”

他思索着说道,“若是在下来攻,当选精锐斥候暗伏于城中,伺机刺杀城中主官与守将,令城中守军群龙无首,趁夜夺水门、破城门,里应外合,则濮阳城可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