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54章 登门投帖,拜师大儒郑康成(3)

第54章 登门投帖,拜师大儒郑康成(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郑玄问道,“新粮秋收,不知在何时?”

张梁恭敬答道,“回禀郑师,八九月间便可收获。”

他指了指国渊手中的种植指南,“具体时令与要领,种植之法中都有详载,子尼师兄阅后便知。”

郑玄点点头,“如今六月将半,子尼,过些时日你便随三郎同往曲阳,亲眼看看这些作物。”

张梁注意到郑玄改口叫自己三郎,想来拜师问题是不大。

正在翻看种植指南的国渊唯唯应是--这位日后在曹魏阵营主持屯田的能臣,对高产作物展现出极大热忱,恨不能立时启程,马上见到实物。

郑玄转头嘱咐崔琰,“季珪,你去外间察看四周,莫让闲人近前。”

崔琰领命而出,与赵雷赵云两人将房前屋后都仔细巡查了一遍。

等到崔琰回报四周清净无人后,郑玄神色一肃,对刘熙与国渊道,“三郎之诗文书法,此前咱们早已知晓。才学胸襟,我今日也已考校,诸位也是有目共睹。然则…”

他话音微顿,“党锢未解,若公然收徒,非但是害他,更将牵连钜鹿张魏两家。”

刘熙会意捧哏,“老师之意是……”

郑玄看向张梁,眼里尽是赞许之色,“求学贵在真心,何须拘泥虚礼?你心慕郑学,老夫甚是欣慰…”

沉吟片刻后,他说道,“便在堂屋叩拜先师像,老夫与你有师徒之实便可,对外只称你前来问学。待他日党禁解除,再为你正名份,如此以来,便不会影响你张魏两家的前程。”

古人将拜师求学视为人生大事,拜师与收徒都是要对外公开,昭告他人,特别是太学之中,官学博士的弟子若想通过察举入仕,必须证明其学问师承,否则可能会因为“不守师法”而无法出仕。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思想并不少见。汉代《白虎通义》记载,“人有三尊,君、父、师”,更是将老师的地位拔到与君父并重,这也是为什么两次党锢之祸中,会有那么多弟子因为老师而受牵连的原因。

郑玄又对三位弟子说道,“成国、子尼、季珪,你三人今日见证,往后便与其他师兄弟多往曲阳走动。一来协助推广新粮,二来辅佐三郎兄长治理地方,三来…”

他看向眼前的少年郎,语重心长,“曲阳有留侯纸,日后郑学传承,或许还要倚重三郎。”

刘熙三人齐齐拱手,“唯,谨遵老师教诲。”

《礼记·曲礼》载:“先生召无诺,唯而起。”老师有召时,弟子不能只简单地应“诺”(嗯),而应回答“唯”(是),并立即起身行动。

张梁虽然还没有正式拜师,却也打蛇随棍上地改了口,起身行礼,说道,“老师,弟子此次前来,带了一份礼物,或许可以免除师兄弟们抄书之苦。”

郑玄笑道,“还有此等物品,叩拜先师后,不如拿来一观。”

张梁走到室外,赵雷正守在门口,见他出来,赵雷小声说道,“公子,云弟正在屋后值守。”

张梁点点头,两人一起将礼盒送进房间,赵雷悄然退了出去。

崔琰领着张梁去了堂屋,郑玄端坐在主位,刘熙与国渊两人垂手侍立在左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