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朱虚来客,郑学择址山水间(1)(1 / 2)
郑玄看着崔琰,语重心长地说道,“为师方才不知这是三郎赠你之字。你若心有不舍,大可直言相告。这般欲言又止,挤眉弄眼,又如何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崔琰闻言,顿时满面愧色,垂首而立,一言也不敢再发。
郑玄见他知错,语气转缓,“君子坦荡,当说则说。心有挂碍却不直抒胸臆,只会让自己陷入困窘。这八个字不仅是书斋里的箴言,更需在日用常行中践行。”
崔琰深深一揖,“弟子谨记老师教诲,必当时时自省,修身养性。”
“君子,当敏于行,而讷于言,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郑玄语重心长地说道,“季珪,你年已及冠,当褪去稚气,谨言慎行,方显士人风范。”
崔琰整肃衣冠,郑重说道,“老师教诲如晨钟暮鼓,惊醒梦中人。弟子往日言行跳脱,举止轻浮,今后必当沉潜性情,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座右铭,时时砥砺。”
郑玄微微颔首,指了指桌案上的字幅,示意崔琰拿去收好。崔琰却没有立即上前,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张梁。
不拿是不遵师命,这会儿拿了又不大合适。
张梁好歹也做过社畜,混过几年职场,知道给领导提意见与提建议的区别。
他接收到崔琰的信息,会意笑道,“老师,弟子以为崔师兄经此一番,必会克己修身。不如由弟子再书写一幅,让崔师兄于家学之中,都可时时对照自省,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郑玄闻言,点头称善。
崔琰赶紧上前,帮着铺纸研墨。张梁执笔挥毫,片刻间又一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跃然纸上。
崔琰这才将墨迹已干的字幅卷起收好,面向郑玄与张梁深深一揖,“多谢老师点拨,感激三郎赠字。此番教诲,弟子定当终生铭记,不负所望。”
“季珪,你举孝廉时日已久,”郑玄眼中带着期许,温声说道,“他日必然会出仕为官。须知官场虽看似平湖,其下却有暗流涌动。越是身处其间,越需涵养心性,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显于人。如此,方能立身持正,谋事周全。”
“唯。”崔琰又是深深一揖,态度更加恭敬。
……
次日午后,赵雷与赵云风尘仆仆地返回高密,身后跟着的正是管亥,却不见工匠身影。
不等张梁开口询问,管亥已快步上前,抱拳说道,
“公子,某此番带了船工、木工各两名,只是几位匠师年事已高,受不得快马颠簸,安排他们乘马车而来,快则明日,慢则后日。”
张梁这才明白过来,关切地问道,“此时已是午后,管帅一路奔波,可曾用过饭食?”
“进城时已与两位赵兄弟对付了一些。”管亥笑着望向身旁的赵氏兄弟,眼中满是赞赏,“两位郎君不仅骑术精湛,箭法更是了得。途中我们纵马射猎,猎了不少野味,倒是一路畅快。”
此时,赵雷从马鞍旁的革囊中,取出两只受伤的鹰隼,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羽箭贯穿翅膀,所幸没有伤到身体,整体并无大碍。鹰隼虽然有伤在身,但眼神却依然锐利,见张梁走近,竟还试图伸喙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