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61章 群英荟萃,辞别高密入泰山(1)

第61章 群英荟萃,辞别高密入泰山(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六月十四,卯时初刻。

晨光熹微中,张梁跟着几位师兄给郑玄请安。

郑玄问道,“三郎,简牍已校核完毕,今日将有几位远游的师兄归来,晚间歇息时,老夫为你引见。你打算何时启程回冀州?”

张梁答道,“弟子此次游学已有月余时间,冀州诸事待理,不敢久留,打算望日之后便动身。”

郑玄微微颔首,“如此也好。临行前,正好与诸位师兄多多切磋,老夫遣几人与你一同回冀州。”

酉时,暮色渐沉,郑玄的屋舍里,又多了几名生面孔。

刘熙面色凝重,略微有些难看,小声回报着,“老师,郗鸿豫至今未至。”

郗虑字鸿豫,山阳郡高平人,距离高密并不远。其人并没有太多建树,高光时刻却不太光彩--他构陷孔融,并导致其被曹操所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便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玄孙郗鉴,有个女婿名叫王羲之。

房间里众人一时间都默然不语,唯独崔琰按捺不住,愤然道,“这般不尊师重道之人,弟子羞与之为伍!”

郑玄神色不变,淡淡地说道,“季珪,不得胡言。”

崔琰却越发激动起来,“党锢之祸并未牵连我等弟子,郗鸿豫此举,分明是目中无师!他既不认师长,弟子也不再认他郗鸿豫!”

情急之下,他竟是连师兄都不叫了。

刘熙作为大师兄,见崔琰失态,唯恐他再遭训斥,连忙解围,将他支了出去,“季珪,你去请三郎过来,与诸位师弟相见。”

崔琰自知失言,顺势向郑玄行礼告退,匆匆溜了出去。

不多时,张梁来到书房,有他在场,郑玄也不好再追究崔琰。

茶香袅袅之中,张梁认识了三位新到的师兄。

眉目清朗、风仪雍容的及冠青年,是孙乾孙公佑,北海昌乐人。刘备麾下的外交型人才,虽然在演义中着墨不多,但结盟袁绍与投靠刘表的外交洽谈,都是由他主导,只可惜在刘备入蜀之后不久,就英年病逝。

旁边一位神采飞扬,锋芒毕露的少年,看着比张梁大不了几岁,正是任嘏,乐安博昌人,是青州知名的神童,十四岁通晓五经,博览群书。

最后一位年岁与孙乾崔琰相仿,气质沉静儒雅,乃是田琼田伯玉。他日后将成为郑学在官方的代表人物,官至曹魏博士,撰有《尚书释问》,参与制定礼制。

郑玄引见之后,张梁执礼甚恭,与三位师兄一一相见,所有弟子中,他入门晚,即便是面对年纪比他还小的郑益,他都得叫一声“小师兄”。

已行冠礼的孙乾、田琼举止沉稳,不似崔琰那般毛躁,皆含笑打量着这位新晋师弟。尚未加冠的任嘏却满是好奇,待张梁见礼完毕,便凑近低语:“早闻小师弟精通诗文术算,稍后定要讨教一二。”

张梁一听头都大,你出数学题尽管来,别逼我又做文抄公,我多少还是有一些心理压力的好不好。

郑玄见几人都已经见过礼,正色说道,“如今正值党锢,为师并未公开收徒,只让三郎在先师像前行了弟子礼。尔等须得谨记,党锢未解之前,切不可对外透露三郎身份。”

“唯。”众弟子齐声应诺,书房内灯影摇曳,映照着这群即将在乱世中各展锋芒的年轻面庞。

几人留在郑玄房间里一同用餐,寻常的菜品饭食,远不如荀氏私学的精致,大家却也是其乐融融。

简单的晚饭之后,众人围坐在书房里畅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