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会师清河,过崔氏而不入门(2)(2 / 2)
张梁点点头,也只能相信他们了,毕竟他们过的桥,比自己走的路还多。
一路上也没了闲聊的心思,驾着马车的程武也频频挥动马鞭,不到申时,就赶到了清河崔氏所在的东武城。
崔氏在城中声势显赫,小半个县城都是崔家的产业。五铢钱开路,便有热心人引着车马来到崔氏府邸。
向门房打听才知道,崔琰已经回到东武城,正在城中谒舍与友人相聚。
没有进崔府,转道去到谒舍,看到那辆与自家制式相同的系统马车,张梁放下心来,几位师兄都还在清河没走。
郑学门徒懂进知退,知道崔氏家大业大,也没有上门去给人添麻烦,下榻在东武城谒舍之中。崔琰给师兄弟们安排了一处独门小院,环境清幽雅致,四间厢房恰好安置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张梁将身后程武让出来,引见给众人,“诸位师兄,这位是程武兄弟,程昱程仲德先生之子,此番随我们同往曲阳。”
又给程武一一介绍了国渊、孙乾、田琼与崔琰、任嘏五位师兄。
这里有一个人际的潜规则,先向上位者引荐下位者,先尊后卑,尊者有优先知情权。
两边见礼认识之后,崔琰提议晚上要设宴款待,大家一起喝个尽兴。
张梁婉言推辞,他如今想到曲阳可能面临的蝗灾,实在无心在外再多做耽搁。
“钜鹿如今恐有蝗灾,我实在放心不下,今日便要赶往曲阳。”张梁提出自己的建议,“程武与车马便托付给诸位师兄,待休整妥当,还请带他一同前往曲阳。”
国渊精通农事,自然知道蝗灾对农业的毁灭性打击,说道,“三郎,你心有曲阳,赶路回去是应有之礼。只是此时已是申时,再有两个时辰便要天黑了,夜路恐不好走…”
“子尼师兄好意,小弟心领。”张梁还是坚持要连夜出发,“今晚有月,看得清路,慢些走也无碍。早一日回去,便能早一日应对。”
崔琰见他固执己见,执意要走,也不再强留,趁着官府还没画酉,立即遣人去县衙办理加急文书。
不过两刻钟时间,一纸盖着官印的文书便已到手。
“三郎,此番不能与你畅谈,实是憾事。”崔琰面带惋惜地说着,一边将文书递给他,“此乃四百里加急文书,你只管往邮驿取马便是。”
张梁接过文书,向几位师兄郑重行礼,单独与程武告别,让他安心跟着车队出发前往曲阳,便辞别了众人,晚饭也顾不上吃,匆匆赶往驿站。
“赵兄弟,咱们今晚,说不得要赶夜路了。”骑在马背上,张梁向着赵雷与赵云笑着说道。
“便是不眠不休也无妨!”赵雷应道。
“早些回去,我也担心家中,还有田先生。”赵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