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茶舍密议,国渊进京献祥瑞(3)(2 / 2)
“此事,倒是我们思虑不周了。不过三郎,”田丰沉吟道,“魏公对此也并无阻拦之意,想必早已有了计较。不如咱们过魏府一叙。”
吩咐当值的差役闩上县牙大门,三人步履匆匆地来到魏府。
魏老爷子见他们突然登门,也是略感诧异,“张县令、田县丞此时到访,莫非有要事?”
张梁于是将国渊等人的顾虑复述了一遍,老爷子却是一脸笑意。
“诸位多虑了。”老爷子笑着说道,“粮种之事利国利民,谁敢妄言非议,便是与天下人为敌,国渊提供粮种,此事无虞!”
“至于书社…”他捋着胡须说道,“典籍善本尽被世家收藏,手抄书籍进度迟缓,仍在其掌控之中,无需多虑。”
张梁弱弱地说道,“大父,小子还有一法,名为印刷…”
老爷子好奇问道,“印刷?如何印刷,你且演示一二。”
张梁取出一枚印章,沾满印泥在纸上按压过后,赫然正是魏超手刻的“在岳之阳”四字。
“大父,印刷之法如同印章,将文字雕刻成版,涂刷墨汁后,印制于纸上,便可迅速成书。”
“原来如此!”魏老爷子此时明白过来,“难怪你书社中,同种书籍文字皆是一般无二。”
他捻着胡须沉思起来,掐断了几根都没察觉,“如此看来,国渊之虑,倒是十分要紧,有些难办…”
田丰、张角与魏超、张梁四人都静静等待着老爷子的对策。
半晌之后,老爷子这才说道,“我魏家,如今虽居冀州刺史之位,但若世家群起攻之,朝堂上下一齐发力,恐怕也难以长久。”
“既如此,”老爷子看向张梁,正色说道,“三郎,书社之中停止印制,所有书籍,只留一册范本,余者全凭手抄传诵。”
张梁却是有些为难,“大父,此事我今晚便着手处理,只是…书社新张时,送出了两百余册诗文集…”
他此时对自己当初的高调行为,也颇有一些后悔,只是为时已晚,悔之不及。
“此事木已成舟,”魏老爷子温言安慰道,“新张之日,宾客多是曲阳本地人,延请宾客只是少数。诗文集绝大部分应当还在曲阳,不妨以高价回购原本,再以手抄本相赠。”
“至于流散在外地之文集,到了各家手中,应当不至于引人比对。但愿无人察觉,晚些被发现印刷之法。”
魏超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说道,“大父,若真有人察觉,推说是以印章古法又如何。世家之人向来视典籍为珍宝,岂会刊印成册,任其流通于世?”
“痴儿!”老爷子轻斥一声,说道,“印刷之法若大行于世,便是百家争鸣之局!你可知汝南袁氏与那弘农杨氏,如何能够四世三公,凭的就是垄断经典,笼络寒门英才。”
“印刷之法一旦被世家知晓,只怕便要合力解决知情人。”老爷子站起身来,目光灼灼,“张县令,如今新粮丰收,明日便再招两千兵马,咱们须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田丰劝道,“魏公,局势未必至此…。”